【选择】——基于阅读、写作及上网的方法论
- 思维密集度 = 准备这个读物需要的总时间 / 阅读这个读物需要的时间
对于这个概念,我觉得可以用于判断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精神事物。比如,看一部电影有多大的价值,不必看太多各种评论、宣传,直接看简介,如果说是自己喜欢的,觉得值得一看,那么再去了解关于此电影制作的所需的大概时间,然后买张票去看电影。如果一切顺利,大概就是120分钟左右的时间看完,最后,就用之前了解到的制作总时间除以120分钟,便可得出此步电影的思维密集度。如此多次使用此方法下来,不仅可以优化观影体验、减少决策焦虑感,还能更加精准主动的分配和感知时间。
而对于各种输入输出方式,也可以运用此法。如阅读一本书,判断这书价值几何,以便为后续优化选择要看的书。写作也是这样,有意思的记录下每次准备+完成的大概时间,以及调查一下读者对自己这篇文章的阅读时间,两项一除得出这篇文章的思维密集度。然后,这就可以为后续自己写作提供选择判断依据,像是为啥这篇文章的思维密集度比较高呢?是由于排版设计等的小细节处给人带来了良好的阅读体验吗?还是因为内容更有趣详实,更接地气,更具吸引力?亦或是其它给人以有价值方面的因素?大都能够用此方法给人方向、引人思考、让人行动,从而持续成长吧!
这里充斥着时间这一任何人都无法避免而且比法律还要来得人人平等的维度,那么就看看下面两个书中提到关于这个维度的论证,领略一下理工科牛人思维看世界的超凡脱俗的魅力吧!
- 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多,因此时间不是金钱。时间是围棋:你走一手,牛人也走一手,牛人获胜并不是因为他走得比你多,而是他每一手都走在最有价值的地方。
- 牛人负责用20%的时间完成一本书的80%,秘书用80%的时间去完成剩下的20%。在这场作者与读者思维密集度的战争中,牛人仍然取胜。
由此可见,牛人是用超牛的思想,付诸了人的言行。就像是第一个例子,明明是人人都说“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但你却说:“时间不是金钱而是围棋”,这不是反常识吗?我想。但偏偏我看了后,还真就认了,而且被作者这种深入浅出的表达能力所折服。也让我有些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提出“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这样的理念了,因为这是已经有一部分人做到了,然后总结出经验之谈的价值所在。至于说,人们知道后能不能也做到,那效果就因人而异了。毕竟,“师傅领进门,学艺靠个人”嘛!
对于第二个例子,则表明,事实的真相往往会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大神们对此玩的是不亦乐乎,很多在我这个普通人看来是反常识、甚至是难以理解和不可思议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却是合情合理,再平常不过的了。也许,真理之所以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就是因为那些少数人眼界和兴趣,所思和所想,已然跃迁至很高的境界了。而对于这事实,我得接受,然后再跟在这些人后面“觅食”,争取早日站在他们肩膀上看世界。✍
上面提到了思维密集度对于选择的参考价值,其中就包括时间这一维度,下面就来看看,书中还提到了哪些关于其它方面更加科学合理且反常识的精彩文字吧!
- 为什么超链接使阅读效果变差?因为我们必须随时对点与不点一个链接做决定。实验表明,网上冲浪可以增进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老年人保持头脑年轻有好处,但坏处则是牺牲了深度理解。神经科学家发现,网上阅读从硬件层面改变了人的大脑。
而做选择是会消耗注意力的,当我们自身没有一套有效的可操作系统时,即使再好的文章,过多的选择也只会让人感到焦虑,而失去再次阅读的兴趣。要知道,好书都要读两遍,更何况是好的文章呢?俗话说:重要的事说三遍,阅读好文佳书也是如此。因而,对于还未退休的人们,还是少看这类文章,多些做事,提高个人价值才是年轻心态的保鲜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有没有什么可供参考的操作系统吗?书中还真有,来一起看看作者认为打开高效冲浪的姿势是什么吧!
- 网上阅读的要点在于选择和过滤,我们应该学会订阅特选的博客,访问专门的论坛,从而排除无关信息。
- 上网的关键态度是要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做各种超链接的奴隶。高效率的上网应该像自闭症患者一样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以我为主,不被无关信息左右。就算是纯粹为了娱乐上网也无可厚非,这时候读得快就是优点。一个真正的智者不会让上网占用读书时间,他应该经常能够平静地深入思考,只有电话接线员才随叫随到。
看来,高效上网最重要的是有目的的排除无效信息进行选择,成为网络的主人。即使是阅读娱乐新闻,也要以读的快为目的。并且,作者也说了,真正的智者,是能够平静地深入思考的,互联网也许可以是智者的试金石。这时,我想起了路遥先生在创作《平凡的世界》一书写的随笔,以此作结、共勉:“兴奋产生了庄严,庄严又使人趋于平静,这是一个小小的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