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人去向之迷
——雷家林
有读者问,像中国人的古罗马人去了哪?自从土耳其或者奥斯曼帝国攻入君士坦丁堡,最后的王室和臣民同化和融合在地中海周边世界各民族中,已经没有原来意义的古罗马人(是从人种而不是文明角度说的),要说有,就在我们中原,我们中国人,事实上是炎黄近亲同化,二千年来变化不大,不仅是古罗人,也是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古犹太人的最后栖身地。
西罗马在人种上说,当哥特人进入罗马城,事实化胡化了(西方文明意义上的),而迁都君士坦丁堡的人,还算原来意义的古罗马人。虽然人种融合出现变化,各不同的蛮族进入文明的中心后,在文明上进行了自我的归化,欧洲的文艺复兴,是非常明显的一种归化。
同样的,夏朝遗民的匈奴人,或者古匈奴人,也只能在中原找到,指南匈奴,而北匈奴向西迁移,成为上帝之鞭,也同化在地中海的周边。
炎黄本来血缘同,在中原为汉,在边缘为胡,炎黄近亲混血,比如匈奴,本为夏遗民,南匈奴与你融合,差别不会大,北匈奴与地中海各民族融合,变化就大。比如北匈奴英雄阿提拉,称"上帝之鞭",其妃子是各色人,子女同父异母,分枝血缘变大,蒙古西征也是这种情况,而与中原汉混合变化不大(这些情形在《罗马帝国衰亡史》里,爱德华·吉本说的比较详细)
胡汉与华夷之分不在血缘,而在文化的差异,通常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区别。本来是中原先进文化的族群,比如夏遗民,到了北方不毛之地,会产生变化,文字的失忆,生活方式落后,或者不适合农耕,在寒冷的地方,改变了,但血缘不会有变化,或者与当地土著有一些融合,仍然多半是近亲姻缘。(刘邦父系血统O3α-f155,成吉思汗家族测出O2,伊尔汗国合赞汗测出O2)。
在战争的过程中,双方都会掠人口,这样农耕族群与游牧族群又会融合,更不用说王室的和亲政策。但和亲只会改变诸国王室的血缘,对平民影响不大。
为何中原的华夏人的血缘相似度高,而处西方华夏人混血严重,这个完全是地域便利,炎黄近亲同化的结果,而一些炎黄族,在战争失败,主要是汉与唐,匈奴、突厥,他们不能接受中原的主导地位,开始向西迁移,用新的征服西方战争来体现自己的强权意识,最后却因人口与文化的力量弱小,而同化在西方地中海周边的世界中。
今天还有人提泛突厥主义,却不知他们原本是炎黄的分支,只是他们向西混血严重,面目全非。另外得提到的族群迁移有向南向东的情形,比如安南,他们自认为炎帝族之后,向东是韩国与日本,韩国也是自认炎帝之后,什么崔,卢,确实如此,日本,汉末刘阿知之后,什么原田,高桥,波多,他们自认如此,还有家谱作依据。刘家基因中,只有23.5%依然姓刘,别姓刘家人就更多,这个与炎帝情形相同,姓姜的本姓不多了,分了吕,许,崔,卢,马,于,高,丁,方,雷诸姓。李姓虽是大姓,与唐朝王室赐姓有关,比如党项族,就是赐姓李,当时唐强大时,诸百姓以国姓为荣,今天仍然以此姓为荣。其实刘姓也有赐姓,比如项襄之后刘舍,做过西汉丞相,这情况比较少。
《尚书笺》记录:“夏,中国也,始自西夷,及于内地”,像现在中原边缘地带的人们说中原时不说中原而说内地,应当保存上古对于中原的通常叫法。在古埃及被不断证实与古中国有关的学术氛围的情形下,可以说尚书这一句简单的句子包涵异常丰富的信息,(拙文《红衣罗汉图,文化西来的产物》)迁到中原,又有一部分迁出中原,这种没有定所的迁移中人类文明常态现象。
吾国之信史,言简意赅,只言片语,多在述实,然亦有虚假之成份,往往在家族胜败方面,胜者美化,败者丑化。而述山川地理物产艺术与外邦之类,可信度却达八十以上,故愚以为古秦汉人与古罗马人相像的记录可信,地下的发掘证实这一点,郭沫若先生希望发掘秦陵,或许他有很多疑问,希望在秦陵里找寻,虽然挖祖坟并不是好事情,但诸多真相,却葬(藏)在祖坟里。西方的历史虽洋洋洒洒,但虚假成份,信口开河成分多,需要有所警惕。
我们还要抵制的是种族主义的人种肤色论,这个是一个叫卡尔·冯·林奈的洋人说的,他是极端的种族主义始作俑者,若读者想深入了解,可查阅此人的资料。(家林论史)
附文章:雅弗,闪,含:中国人是谁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