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公司里年轻的同事们纷纷嚷着出去活动,我提不起兴趣折腾,告别同事后,早早的躲回家里带着小丫头洗完澡澡便爬到床上,顺手摸出枕头下面的书打算看几页就睡觉去。
刚把书拿在手里还来不及翻开,西瓜就打电话过来了。我以为她是来祝我节日快乐的,谁知这家伙一开口就脏话连篇“TMD,什么人嘛,他又不是我的谁,凭什么总是找我家啊?”
“亲爱的,大过节的你悠着点,有话慢慢说,别影响我的心情好吗?”我假装不悦的打断她。
西瓜生气的嚷:“就是那某某某啊,又来找我们家借钱,我老公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被我生生给拽回来了,然后老公居然抱怨我不会做人,两个人就着这事又吵了一架。”
原来是这样哦,我算是明白他们这闹的是哪一出了。
西瓜口里的某某某,都是生意场上混的,我也大概认识,暂时叫他老C吧。
老C平日里挺爱吹牛,不管逮着谁都能说上老半天,这会说他跟某位领导从小穿一条裤子长大的,那会又说某位大老板是他的亲戚,过个半晌又说某某地方新上任的局长还得管他叫声姐夫。起初,我们都挺羡慕他有那么多人脉,凭着这些重要的人际关系,他的事业不火都难嘛。
不曾想,几年过去了,我们这些白手起家的慢慢站稳了脚步,老C却依然是老样子。更让人不解的是从年初起他开始隔三差五的找大伙借钱,只要认识的哪怕只是一点点业务往来他都开口借过钱,金额不多,基本上是三四五千,具体做什么用途我们不太清楚,只知道他经常需要借钱,然后过几个月就还了,但不久又借下一笔,如此循环,周而复始。
西瓜老公是个老实本分的人,经不起别人开口,只要他有,他就一定会给。这次也不例外,对方刚一开口她老公立马答应,一边接电话一边翻钱包,随时准备把钱送下楼。西瓜一看这姿势一口老火就串上来了“马上到月底了,要发几万块的工资,我还想着怎么筹钱,你倒好又迫不及待的想当老好人!”
西瓜家本就不是富裕人家,口袋里的几个钱都是辛辛苦苦挣来的,而且做生意也需要钱周转,像这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情况,自然是能躲就躲。最后的结果是在西瓜的坚持下这笔钱没有借出去,但本该开开心心的一个节日却落得两口子赌着气闷闷不乐。
“借钱”,这是一个多么敏感的词,你我非亲非故,倘若不是什么十万火急的事,一般的人是不会低这个头的。借别人钱就意味着低别人一等,你俩若不是亲密挚友,又何必受别人这个短呢。
先人用他们的过来之识告诉我们做人要善良。但这善良要有度,不能一昧的愚善,不是你借钱给他人了,你就善良了,要看这个人值不值得帮。平日里,我和先生秉承着救急不救穷的原则只对有仁有义的亲戚朋友伸过援手。
除非你建房筑巢、身患大病、初始创业亦或者意外事故,其余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值得向别人借钱的。
难不成打牌输了?喝酒没钱?或者撩妹还需要赞助?
如今的社会,就比如我所处的地方,虽然算不上资源广盛、地大物博,但也至少土地肥沃、山清水秀,只要你足够勤快,就不愁养不活一家。
像老C这种三四十岁的人,银行里居然没有一分钱存款,我简直叹如观止。
好几年前认识一对残疾的老夫妇,老公公聋哑,老婆婆一条腿不能走路,他们的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那时候他们在我租房的前面马路边摆了一个烤串摊位,那个地方位置偏僻,生意却出奇的好,因为他们的食物看起来很干净,摆放的盘子也洗得亮晶晶的,老婆婆坐在轮椅上守着炉子烤着串儿招呼着前去吃串的姑娘小伙,老公公则忙着端盘子收盘子,始终咧嘴笑着。
令我刮目相看的是,某次我下班回家嘴馋去那里吃串儿时,听到老婆婆在小声嘀咕:“过两天又得去医院了,不知道要准备多少钱!”老公公掏出一个洗得发白的布袋子打开一看然后摇摇头,老婆婆见状后,微微的笑着,那这几天我们再晚点收摊吧!
我泪眼微蒙,生活都已经这么难了,他们还在拼命的和命运抗争。
如我等四肢健全的人又有何脸面等着天上掉馅饼呢!
抱歉,我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出来混,终归要还的。
所以,安生的时候多为自己储蓄一点,面对突发之事时才不会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