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铜色的八卦镜常常高高地悬挂在宅门头,伴随着沉重感与历史感,抬头望它的时候感到丝丝压抑,镇鬼用的,大概是原有意识里对易经中的全部印象。用一个词概括此前的自己:轻薄。不曾想这是“妙”的开始,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个涵盖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的规律性的宏观思维从此开启了。
曾仕强先生说:《易经》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高深莫测,哪怕读懂了一点点你的人生将受益匪浅。 当时的我真是大为一惊!相对论的级别!曾老说读“懂”它是很难的,因为它讲述的是宇宙观整个的“天道”,我们可以从学习孔子的儒学开始学习,儒学教你的是“人道”,等具备了再强的能力了去学习老子的《道德经》道家学说,便是“天人合一”了。 从中去理解我们《易经》的一些智慧。古代历朝帝王也运用儒道并行,单纯的儒学是不可行的,真正后面运行的力量是道。
凡事抛开表面看核心,揪住事物看本质,一切会不会变得更简单了呢?这样想好像没什么问题,因为看核心确实是更便捷了,直击矛盾本身了不是。可似乎把一切看的太透也未必好,或许油然而生出人生无趣,生活无意义。南先生曾说,为什么得道很深的聪明之人大半也去学修佛学呢?佛也不好学,不是平常人能悟的,佛学帮助你渡心,教你把事情看开,看的太明白不见的好。阴阳之间的转化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度,那这个度的把握是很妙的,当你冲着简单来了,相反的力会不会有呢?
《易经》披着神秘色彩又奥妙无穷的宝藏,愿能再靠近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