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觉这商业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原来代工的老板开始自己开产品,卖产品了。
个吧月前,一个工厂老板跟我说,成品厂问他能不能卖成品?他是提供板子给成品厂的。成品厂老板想用成品与他换板子,这样就不用转货款了。
就前几天碰面,他跟我说,他找了几个客户,实验了下,感觉比卖板子舒服多了,成品可以直接收现金,并且利润比板子好多了。
我愕然……
想起去年我与一个朋友谈要换商业模式,往上游走的说法越来越接近了。但有些人已经走得比我想象中要极端得多。
我认为,随着竞争的白热化,很多供应链中间环节都要往上游走,并做到兼容并包下游,逐步形成商业闭环,这样可以减少沟通成本并做到整体效提升。
在过去的近20年,中国制造业都是分段式的供应链模式,这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充分的供应链整合。一个手机的生产,周边的配件基本有现成的,每个配件都有一堆人在围绕着设计、开模、生产、备货,所以对成品端来说,他们只要接单,找工人,租厂房,组织好生产。然后找到供应链里面每个配件厂的电话,让他们来谈交期、价格就OK了,而不用自己再考虑每个配件的设计、开模、生产等等环节了。
这种生产模式,中间每个环节都会挖空心思去开发新品,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充分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每个中间环节都做到密切配合,同时,整体品质也很容易得到保障。这样的生产模式,在市场空间足够大的情况下,是很有竞争力的。
但在全球消费疲软,生意变成做存量市场,产能过剩的时代,这种生产模式已经无法再支撑这样的商业模式了,很多中间环节没了利润,于是优势环节吃掉非优势环节,精简中间环节成为了必然,原来的供应链需要重新调整,把一些没有实力或做产品不严谨的企业要淘汰出局。中间利润分配再做压缩,才能养活有限的企业了。
就而今这样的模式其实在2年前,应该说就已经在逐步形成了。成品厂做出来的成品,板厂,壳厂,配件厂的老板都在跟他卖成品,都是以物易物,成品厂做出来的产品,老板也不用特意招一批销售来销售,各环节的老板已经变成了销售。同时产品商业模式也无形中形成了商业闭环。
中间环节相互压缩利润空间,最后的利润空间其实都是靠成品变现来实现的。
那个环节老板变现能力强,他的利润就是最丰厚的。
当然关键还是要在整体消费能力依然在的情况下。否则一切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