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刚吃饱,跑来敲点不知所云的文字。
年前和友人出去逛街的时候无意中聊到纪录片,她安利给我一部关于书籍的。今天闲来无事,打开B站去看了一下。确实是一部能传播人文精神的合集。
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
时长:五集
来源:bilibili
片子不算长,共分五个不同的主题,所以有五集,每集又由三个主线故事组成,时间压缩在30分钟以内。
纪录片旨在让人们在这快速的时代中,了解纸质书籍的一生,并且将书与书的故事融入到生活中。
第一集的主题是书的编辑出版,三个故事组成,看完之后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中华书局的编辑,为出版郑天挺的日记,不懈追踪其后人十几年,在拿到日记原稿的那一刻,你能看到,他的眼睛真的在放光。说实话,专注于文学的这群人真的很值得致敬,无论是编辑、译者,还是说纯文学作者,因为他们处在一个高处不胜寒的境界,他们付出很多,但大众却因缺乏常识而知之甚少。
第二集的主题是二手书籍的旅程。我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会接受单纯意义上的二手书籍(无收藏价值),至少对于我来说,还是更喜欢新书一点,一般来说,我买书都是为了看的,如果是二手的,就会让我没有归属感,就好像这本书不是完完全全属于我一样。我也曾经去旧书店、旧书摊,想着会不会有意外的邂逅,可惜小概率事件终究没有发生。尽管如此,当我身处于旧书店的像小山一样堆积的书籍,还有微微散发着霉味的书墙,连带着只够我转个身的走道这样的环境时,莫名的就会安心并且开心,想象着如果这家店是我的,天天窝在书堆里该是多么幸福!
第三集讲的是绘本的故事。绘本其实题材还有阅读人群还是挺广的,纪录片着重介绍的是儿童绘本这一块。里面介绍了两位绘本作家,有一个点会让人觉得很奇妙但却不会感到意外,那就是两位作家对自然给予人类素材及灵感这一点都很认同,并且在创作过程中也是身体力行的去证明这一点。而他们的绘本都是给孩子看的,多么奇妙的感觉。看完这个我就在想,如果以后有了孩子,一定要带他多出去走走,看完麦田河川,再来感受绘本里的世界。
第四集讲的是书籍的艺术设计。这点确实挺重要的,尤其是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提到这个就想起初中时刚能攒点钱买书时,挑书除了参考语文书课外阅读推荐外,唯一的参考标准就是书的名字和封面颜值了。而现在呢,有了豆瓣、微博等各种各样的渠道去了解信息,选书的标准也就更倾向于内容符心了。不过,前几周我逛书店的时候选书,内容是一方面,但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选的都是设计用料比较精良的款,哈哈,我终究还是逃脱不掉颜控的宿命啊!
第五集的内容就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了,讲的是快时代的阅读。之前曾看到个这个的观点,说的是现在这个快节奏社会,人们更适合碎片化阅读的形式去获取实用知识。毫无疑问,时代发展很快,知识也一直在更新,但是文学终究是经典的更有底气一些。你既然会在地铁上打开《斗破苍穹》,那为什么不能看看《哈姆莱特》?借口多了,找习惯了,慢慢的你就会真的习惯。不过这样的事情也不能强迫什么,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且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也有所不同。还有一点我想提的就是关于电子书和纸质书的选择,这个完全看个人吧,但是我相信无论时代如何飞速发展,纸质书永远无法被取代,因为信仰这样流传下来才踏实。
又是一篇安利,看它!(๑•̀ᄇ•́)و ✧
差点忘记小彩蛋,这部纪录片的旁白配音是胡歌,老胡专业的诠释了什么叫“长苏”!
古梦君的个人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