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王學藝
朋友圈得悉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倡导多读书读好书。
扪心自问除上学时期的课本外,觉得自己还真没有好好去读过一本书。
这是否件应检讨的事情自己也不知道。在这样一个时代每个人除了专业知识外,就社会普遍认知而言,还没有观察到周围谁因没读书与时代脱了节。
我敢保证在今天这样的读书日里,能捧起书本静心来读几页书的凤毛麟角,不信问问自己身边的人。甚至,今天的读书日有可能没几个人清楚,像我这样日常捧着手机,不经意间阅读者肯定为普遍现象。
前段大为流行的一则故事说在国外候机楼、地铁站、公交车,外国人都在捧着书本阅读,而中国人却普遍玩手机,面对这样的场面,咱自己人不干了,对“低头党”“手机控”一片讨伐。好像因我们玩手机,这个民族前景暗无天日,没有未来与希望了,人类未来因此不属于我们,为这样的行径充满汗颜与耻辱。
不否认很多人拿手机玩游戏消磨时光,用游戏与无谓的聊天,甚至微博虚度光阴倍感痛惜。但世人一百,形形色色。社会本身就是万花筒。逆向看因存在不同的电子产品消费群体,使游戏产业有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微博也才有了非凡的社会影响力。不同信息的快速传播本身就是认知潜移默化的植入,是知识体系的延伸,只不过并非专业知识体系的开拓与加强罢了。
自古以来,知识与信息多通过纸质媒介传播,不捧起书本就非读书的认知习惯。就如操作惯了手动挡汽车,自动挡的广泛普及让手动挡大有淡出趋势,现在谁开手动挡车你肯定觉得是件不习惯的事情。
从文字信息不同载体的发展趋势看,家庭书房也会有消失的可能,纸质书籍不用再个人储存,如果需阅读与查询相关资料,手机端就能分分钟搞定,恐怕台式电脑的存在都会有危险,传统的集中办公更面临颠覆的可能。那些拍照显摆,个人形象背景弄一排书架,手里捧着本书故弄玄虚的照片,恐因阅读形式的改变,再出现就会成为笑柄。
纸质书籍将成为时代进步的记忆。信息碎片化的传播,让阅读不再翻阅厚重的纸页,电子阅读将成为主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其全方位无死角覆盖,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认知,不经意就成了阅读主流,游走于更加便捷的知识体系。
那些应运而生的线上线下的读书会,会成为逐利的炫读场。就像以前多如牛毛的什么名校商学院,总裁培训班,博士进修不一而足。太多的人醉翁之意不在酒,根本不是冲着读书去的,而是去冲着解释人脉。在这样的草台班子巴结权贵是最终目的,镀金混社会升官发财方为初衷。组织者获取利益,参与者获取资源,还可炫耀上了某某名校,搭好进入名流社会的阶梯,如此的读书统统是假读书。
当然,也不否认鱼龙混杂,有人通过这样的学习,使自我能力得以提升与加强。
这是一个真正不经意间阅读的时代。历史的所谓读书囿于交通通讯的闭塞,生产生活形态单一,很多人接受不到系统正规教育,同时读书也是普通人走进上层社会的唯一之途径,才趋之若鹜争抢独木桥。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代汪洙的《神童诗》就描述了过去读书的崇高地位。
读书让人晓明理知兴替。在教育普及的当下读书形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悄然变革,电子书籍的阅读正随风入夜改变着人们的阅读,大量知识正从不同途径丰富着人们的认知。
随着科技的进步,阅读不再热桌子冷板凳,头悬梁锥刺骨。劳筋骨,饿体肤,用挑灯夜战的自残去攻书。更进一步的智能也许不用读书,会被不断进步的科技取代,芯片植入大脑,人类知识体系丰盈无比,这是对读书无限想象的后话。
信息泛滥的今天我们每天都在读书,阅读载体的多样化是对读书日绝好的响应,但各种文字也会泥沙俱下,要甄别开卷有益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