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配合一位班主任去对她班上的学生家进行家访,原因是这个同学三天两头请病假,学习上耽搁特别大。
这个学生家就在街道旁边的一个村里,中午放学我们一行4人先到街上随便吃了点东西,然后把车停到街上,直接步行去他家。
来开门的正是学生本人,一个瘦瘦的男生,看起来不太精神的样子,问他怎么了,他说是感冒发烧,刚输液回来。
这是一个独立宽敞的院子,院子水泥地上晒了一些剥好的玉米粒,还有连枝晒还没打的黄豆。院子里还种了一些花草,一棵无花果树、一棵石榴树和一棵到处攀爬的长势繁茂已经挂果的百香果树,看起来是一个典型的农家小院。
家里只有爷爷在家,热情地招呼我们到堂屋里坐。和老人沟通毕竟有诸多不便,班主任让男孩他联系一下在外边做活的妈妈,问她能不能抽空回来一转。原来妈妈就在街边的饭馆里打工,我们说话间她也就回来了。
让我们措手不及的是,妈妈刚坐下还没说几句话,突然情绪崩溃就伤心地哭起来,说儿子经常打她,我们面面相觑,一时没反应过来,妈妈这是忍受了多大的委屈,当这么多人的面哭成这样。孩子也阴着脸不出声,看来是确有其事。然后我们就听她哭诉儿子如何不听话,爱玩手机,不爱上学,一催他学习就嫌烦甚至直接跟她动手。
我们先安抚妈妈让她平静一下,然后让孩子坐到我身边,问他具体情况,这个男生一脸淡漠不想辩解的样子,我问他爸爸的情况,说是在外边打工,平时也没什么联系,过年回来一转就走了,妈妈在食堂里帮忙,又要打工回来又要照顾他,嫌妈妈说话难听,经常吵起来,母子关系很紧张。
我就问他跟妈妈到底有什么样的仇怨,居然动手打妈妈?男孩没回答。妈妈插嘴说这一年打工赚了12000多块钱全部花在他身上了,结果他还不满意,妈妈说话嗓门又大,嗓音尖锐,加上语气语调,就是一副苦大仇深、控诉仇人的语气,我们旁边人听着也特别难受,又劝她先不要哭,先跟儿子好好沟通彼此的想法,劝解了半天,最后才算达成共识,有话好好说,千万不能在跟妈妈动手,男孩答应了,也答应明天好好到学校上课。
从这个学生家里出来,我们也是唏嘘不已。这就是典型的缺席的父亲,失控的母亲,丧偶式的家庭教育模式啊!妈妈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同时他也必须承受压抑失控的妈妈的情绪垃圾,相爱相杀的母子关系说的就是这样了,男孩离不开妈妈,同时又讨厌妈妈的控制,叛逆是必然的,如果爸爸继续漂流在外,这样的恶性循环模式没办法打破,亲子矛盾就得不到解决。
哎,一团乱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