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初进入社会到如今,已过去近3个月的时间。从B到X再到G,从培训机构试岗到选择进入学校任教,一个半月的时间,七八次的面试经历,无数次的颠覆与迷茫,煎熬与失望,反反复复的自我拉扯,最终撕裂出一个新的我。
“新”,并不是涅槃重生,仅仅是与之前不同,更多发生在思想层面——例如增长了一些社会经验并开始深刻理解了一些事情。然而我说不清楚究竟明白了什么,或许它们还在悄无声息地生长,留待破土后让我看见。
午休前进小乖麻主页看了一圈,她告诉我们“完全经历,不必定义”,这句话正中我最近的状态。今年我错失两大好机会,每一个都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被白白浪费。几个月过去了,尽管不再痛彻心扉,然而再次看见它们的消息时,我还是不愿面对。我不知道没有达成的愿望是否意味着我的人生从此被改写,也不知道另外的道路又会通向何方。这种心理像极了小时候稍有偏差就惴惴不安,生怕自己遭受别样对待的那个我,我不禁怀疑:这么多年还是没有大的改变吗?
“完全经历,不必定义”,又让我想起近期看的日剧《世界奇妙物语——穿越未来》。不得志的主人公一次次希望自己能够穿越未来从而逃避当下的不如意,就当他的愿望达成并成功抵达未来时,却发现他不知道这一切如何发生。这集对我触动很大,我一直坚信记忆拼凑人生,因此对于记忆残缺这种事,我深表遗憾。如果将记忆比作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那么缺少哪一部分都不能说是顺利抵达人生终点——身为一个运作体,有必要明白自己人生轨迹的前因后果,因此进一步归纳,为了获得完整的人生,即便身处逆境也要勇敢面对。
然而我算身处逆境了吗——尽管没能达成心愿,我还是找到了一份不算太差的工作。不过还不够,我隐约感到一丝不安——来自心底的低吼——每天在我耳边咆哮。这份不安源自于什么——大概是有随时被替换的风险,亦或是我对知识的渴求而工作内容不能满足我,又或者是担心自己日渐脱轨被社会抛弃罢?总之我无法辨明为何感到窒闷悲观,只能单纯感受这份莫名的气闷。
对自己状态总能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准确传达给他人的,这类人令我无比钦佩。我想,能够深刻了解自己的人一定不会是人际关系中的被动者,他们的洞察力能够绘制出一副绝妙的人际关系图谱——一到使用时总能迅速抽离出最适当的言辞,做出最适当的行为,从而深受他人的喜爱或是信任。不了解自己的人,又该怎么了解他人呢?
想要在纷乱的思绪中整理出清晰可见的思路太难了,先写到这里,以后再写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