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有四个要素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就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意思就是说,清楚的表达观察结果,不判断不评估,然后讲我的感受如何,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等,接着是哪些需要(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最后为了改善生活提出具体的请求。
那是什么导致了暴力沟通呢? 某种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虽然表达出某些愿望,却倾向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被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与强人所难这些容易导致沟通出现这样的问题。
我们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事和不理解的事情,就会想着别人的有什么不对,如果老师布置作业我不想做,那他就太过分了,如果有人开车横冲到我面前,那他就是混蛋。同样的,要是自己达不到自己的期待,也会觉得自己有毛病。而我们往往会忽略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诸如此类的道德评价暗含着我们价值观及需要。比较也是评价的方式,蒙蔽了我们自己当下的需求。其实是我想有更多的课余时间,以便我能更好的放松休息、或学习其他的东西或者其他。我担心对方和我自己安全等;
O.J.Harvey教授研究语言与暴力的关系,表明道德评价相关词语使用频率越高,暴力事件越频繁。暴力的根源是我们忽略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回避责任,例如我们经常觉得这件事我必须做,不管我们喜不喜欢。像“不得不”,“公司政策”、“行政命令”、“长官命令”等,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使这些。比如我每天不得不做饭,我不得不做我讨厌的工作,我不得不因为上级命令欺骗顾客……,这种表达方式听起来就是你毫无选择,出于无赖必须做。如果你不喜欢做饭,可以告诉家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选择不做饭。其实家人可能在享受的你的美食当中,也承受你的抱怨。有的时候工作不仅是一个丈夫或者妻子还有作为父母亲的责任,况且工作也是可以换的。如果欺骗顾客不符合你的价值观,可以选择不作为或者换一份工作。我们很容易被头脑中的执念所控制导致不快乐,貌似被生活中的一些必须的事情所控制,而忽视了自己的需求,你的生活是由你的自由意志掌控。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容易强人所难。有的时候会通过我们的付出,让别人内疚,威胁着别人做我们意愿相关的事情。许多人相信作为作为父母、师长或者父母,我们的职责就是改变他人并让他们循规蹈矩。就像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提出各种要求,但是我们无法强迫孩子按照我们的期待生活,有的时候甚至会通过惩罚来教训他们,但是强迫所带来应付性的行动也勉为其难,结局也可想而知。
这种异化沟通容易淡化了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责任意识,蒙蔽了对人对己的爱意,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