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王屋两座山下住着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90,因为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进出都要绕道,便召集全家人商量,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方便出行,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于是愚公率领儿孙开始挖土搬山。
河曲的智叟讥笑愚公道:“你太愚蠢了!凭你残余的岁月、老朽的身体,怎么可能移走大山?”愚公长叹道:“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移不走吗?”智叟无话可答。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的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这篇故事的寓意显而易见,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刻苦奋斗、持之以恒。 故事主人公的名字也颇有意味,智叟顾名思义,有智慧的老者。然而故事却告诉我们,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智叟目光短浅,怯于尝试,缺乏奋斗苦干的精神。愚公看似愚笨,但眼光长远,明白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所以仅着眼当下,看似智慧,实为愚笨;反之目光长远,着眼将来,当下看似愚笨,实则有大智慧。
企业中有很多智叟,自视甚高,自诩聪明、通透、明白,总能钻制度的空子,专挑轻松讨好的活干。而后告知身边的同事,老板在洗脑,旨在让员工豁出性命为其挣钱,千万别被忽悠。这些人往往眼高手低,小事不愿做,大事干不来,结果一生碌碌无为,难有建树。
看似愚笨的人,总被他人嘲笑:“真傻,你能做多少?做那么多有什么用?”而正因为默默付出,踏实肯干,坚持不怠,反而进步、成长最快,而后获得更多的机会与信赖,如此这般良性循坏,势必越站越高,越走越远。
为何大道理都明白,依旧做不到、过不好?因为道不仅要被理解,更需要被践行。纵然生逢乱世,礼崩乐坏,即使仁义道德令众人不屑,被认为不切实际。孔子依然不顾兵荒马乱,不惧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四年,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正因为其执意坚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才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万世师表的美誉,万古流芳、千载扬名。
“智者”看,“愚者”行, 而行才合道,所以智叟不智,愚公不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