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学学孩子表达关爱的方式,可不是“别哭了,有什么好哭的”
通常,当孩子哭时,我们会致力于让他停止哭泣,我们不断询问、确认,一方面是出于关爱,另一方面是努力择清哭的原因是否是自己。似乎如果孩子没有身体报恙,我们也没有惹到他,他就不应该哭。我们开始失去耐心,从哄到责备和抓狂。孩子不会因为你的烦躁而停止哭泣,而我们,剥夺了孩子处理不良情绪的权利。
想想自己,每天都在这样做,而原因在于,自己也从未被温柔倾听。相比哭泣,倾听者更乐于语言传递。哭泣天生惹人烦恼,也让倾听者感到无能,因为人们的“救世主”心态让他期待自己能为对方解决问题,而哭泣让倾听者感到无奈,甚至气愤。每次哭泣想得到的安慰不过是仔细关照,温柔一抱,而得到的往往是“有什么好哭的”“别哭了”。男人不愿听女人哭泣,就像妈妈不愿听孩子哭泣。要得到过才会施予,被倾听过才乐于倾听。不妨想想,在你不经意哭泣时,孩子的反应。记得那次我很委屈,期待爱人的回应,但比爱人更早反馈的是四岁的女儿,她抱住我,拿纸巾给我擦眼泪,温柔地看着我。当然,成人会更好调整情绪,孩子还不能。但孩子做的比我们好太多了。他们有更多原始的善良、耐心,与我们想不到的关爱他人的能力,包括倾听。我们要向孩童学习,允许孩子通过哭排解不良情绪,那是最直接的纾解方式,不要堵住这个渠道。
厌烦是难免的,尤其我们将孩子哭泣看做是负能量的时候,尤其我们心情也不好的时候。没关系,换个纬度看问题。哪有孩子不哭就长大的,哪个孩子不哭。如果哭是他要挟你的条件,如果哭是你们谈判的先决,如果他已经五岁了,不要在眼泪里妥协,你需要做的是预判他的崩溃,注视、倾听、接纳他的哭泣,因为你知道,谁被拒绝后都有沮丧。哭过,孩子就会记得,这个行为是得不到支持的。下次他可能连哭这招都不用了。
02、你厌烦孩子哭泣是因为你无能为力
对待孩子哭泣,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显得尤为重要。你会发现,对待孩子的无论哭泣还是倔强,如果爸爸、妈妈、老人不能一致性地处理,本来的成长机会就会变成又一次无理取闹,孩子会一次次从哭泣中获利,屡试不爽,把哭当成要挟和得到的武器。这不得不说是家庭教育的失败。这是很多中国4-2-1家庭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坚持,一方面是妥协,在这场博弈中浓缩了中国式家庭的点滴。这是国情,不得不寻找一种比西化开明更加适合的方式。
潜移默化,并树立核心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发言权和处置权。你不得老人信任是因为你不值得被信任。要求处置权先要付出琐碎的日常劳动。比如给孩子洗衣服、做饭、缝缝补补,年轻妈妈如果可以尽量亲力亲为或适当接过责任,老人何尝不愿意放手?啃老式寄居必然带来父母权利的弱化甚至丧失,你享受了被照顾,就得忍受老人对你家娃的溺爱。包括孩子哭泣时的无节制满足。
要改变现状并不难,只需你改变一点点。比如周末就不要下馆子了,在家为家人做一顿不够丰盛和美味却充满心意的午餐,然后从老人那离开回归三人世界,把大段时光留给孩子和爱人,哪怕听风看雨,哪怕发呆虚度。在这种慢时光里遇见真实的自己和孩子,处理亲子问题,倾听孩子的心事,拥抱他因害怕或委屈的哭泣,久而久之,你就会重新获得父母地位。
03、别再为哭泣而焦虑了,孩子就是这样长大的,你也是这样长大的
我们害怕孩子哭常常是由于时间紧迫,而孩子非要选择在早晨一阵手忙脚乱中嚎啕大哭。你觉得莫名其妙。还是因为忽略。有时你一把抓过他的书包时他可能正在细致地修理着什么,孩子的哭泣是因为他觉得你不珍视他的专注与劳动,实际上你就是。成人习惯自以为是,并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孩童,漠视孩子最重要的自我成长。
孩子会为了任何小事突然哭起来,那是因为这些小事就是孩子生活的全部。成人习惯自以为是,并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孩童,漠视孩子最重要的自我成长。他哪里有更大的事呢?可正是这些成人眼里的不值得,长成了这日新月异的可爱孩童。你不让他经历,他就变着法的补上这一课,所以,允许并接纳孩子的哭泣吧,就连我们自己也是这样长大的呢。
04、倾听孩子的哭泣,需要一颗感性的心和一个理性的脑
只是倾听和注视就可以安抚一个哭泣的孩子,而不用千方百计哄他。他需要的就是被允许和被理解。你的平静待之就是他处理情绪的最佳榜样。
一个无所适从、歇斯底里的妈妈只会让哭泣变成灾难,而一个从容的妈妈则会让倾听变成力量,一种可以面对的勇气。你是他的安全岛还是出气筒取决于你对待他哭泣或者脾气的方式。他不冷静,没有逻辑,但你要有,而不是被他的情绪感染。做不到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好的倾听者。
因此爸爸应该可以参与到“哭泣拉锯战”中来,妈妈要观察爸爸的举动,和达到的效果。模仿男性的理智。接纳孩子的哭泣,需要倾听者心怀感性而保持理性。在这点上,最终适合的倾听者仍然是妈妈,理性学的来,感性却与生俱来。
学会置身事外,避免带入感。孩子哭不是你的错,不用自责,也没什么难堪。即使在公众场合,也别别觉得丢脸。孩子不需要你参与他的情绪调整,你的功能仅有一个,倾听者。教训启发什么的,等到他不哭了再说,其实他主动不哭之时,就是他启悟之时。
结语
你平静接受一个哭泣的孩子,只是拥抱与倾听,在孩子眼里你就很高大了,他由此感到安全;你听不得孩子哭,逢哭必失态,制止他,抑或因此妥协,这只会让你显得很low,且让孩子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