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闲着无事,把海岩的《金耳环》看了一遍,保良那忧郁而又善良的形象始终在我的脑海中盘旋着,挥之不去。可以说,保良一家是一个悲剧,单从剧情上看,这是一个公安战士为了人民的利益付出了整个家的代价的故事,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以为如果保良的父亲是一个懂得与孩子沟通的父亲,是一个懂得与妻子沟通的丈夫,那么,他完全可以在顾及国家利益的同时,处理好与妻儿老小的关系,从而使这个家的悲剧不会上演。当然,这只是借剧情来探讨生活中的类似情景,而在生活中,往往有太多的人的确都是因为不懂得如何与家人沟通而导致一幕幕家庭悲剧的发生。
首先,在他与女儿保珍的关系处理上,是这个家走向悲剧的第一步。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爱上了父亲至交的儿子,两家亲密无间的关系是这两个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爱情的温床,这个单纯的女孩,她哪里知道这亲密无间的背后父亲有着多么沉重的无法向亲人倾诉的无奈。我敬佩保良父亲对国家的忠诚,但是,为什么非要以家人的牺牲为代价呢?如果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能潜移默化让孩子知晓一些他的工作性质,那么等到她长大了再与她沟通就不是那么困难了。如果做父亲的能多关注一下女儿的情感变化,就不会让她深陷其中之后再来强制她的离开。
生活中太多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以孩子太小为由,不愿意与孩子谈事:自已的事不告诉孩子,孩子心中被看重的事又觉得小孩家家的事不是事没必要谈。年复一年中,流失的不仅是岁月,更是孩子那颗渴望与父母沟通的童心。等到突然有一天,做父母的发现,孩子不愿和你多说一句话时,突然发现自己的意志不再唯一的时候,歇斯底里之下却仍然无法意识到自己身为父母的缺失所在。
其次,在与儿子保良的关系处理上,更是使这个家走向悲剧的必然。如果说在女儿问题的处理上有他的难言之隐,毕竟他是在执行任务,为了国家利益他不得不如此的话,那么,在对待儿子的关系上,则完全是因没有有效的沟通所致。他把自己的情感需求一次次用重压交给了一个孩子,虽然他也很爱自己的儿子,但是,他却从来不说。
爱的确是需要说出来的。放眼看去,提起与孩子的沟通,如果批评做父母的没有与孩子沟通,很多父母都很委屈:我每天都在和孩子谈话呀,怎能说我没有与他沟通呢?孰不知,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话不投机半句多。与孩子谈什么?怎样谈?怎样让孩子接受他暂不能理解的东西?这些都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而很多做父母的,只是把自己心中想的东西滔滔不绝地说出来,甚至巴不得孩子立马就接受,却从不肯听听孩子说说他的喜好:一件事,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孩子有什么烦恼、孩子有什么渴望等等。
当孩子所有的情感需求在父母这一次次地被抹杀后,他只有以最叛逆的方式来对待父母,其实父子母女间并无什么代沟,所谓的代沟不过是不懂得或者根本就不愿懂得对方的情感需求罢了。
我很少读什么有关心理的专业书籍,以我最朴素的观点来看,当你的孩子能对你无话不谈的时候,你,就是一个成功的父母。而这样的成功,绝大部分来自你这个做父母的对孩子有效的沟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