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颁奖小party有感

作为普通观众,觉得整个活动的流程还是有些单薄。先是摄影作品展示,每个创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读;然后是微电影展示和解读。专家点评、观众互动和颁奖,时长一小时就结束了。专家点评太过匆促、也只给了2次观众互动的机会-台上至少有10人左右的手迟迟不肯放下、创作者也对整个流程表示之前不知道,这是前些沟通工作和活动细节注意不足的表现。

我其实有些疑问:我很喜欢4号《昼夜》的创作灵感:我们不一定是要抱着一个非常明确和坚定的创作意图,然后再去孕育、创作作品。美是有感而发。但我好奇的是,像这种要求以主题为单元提交作品的活动,她的作品只是对生活细节的捕捉,是否存在主题零散之嫌。

3号《暨南风光》和4号《昼夜》是两种不一样的作品:前者是宽广宏大的、俯拍景象,后者是小而细的生活细节,那么在评价标准是如何权衡的?

就像点评老师所说,美是一种感觉,打动你的、你觉得美就是美,那肯定也会出现一千个向日葵的解读吧?

艺术和科学之前有没有过渡或任何联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4,866评论 25 709
  • 台灯,手电筒,小夜灯很多,但从来都不用。 这个现在我家没用了。 这个有点问题了,扔了吧! 这个也没有用。 现在都不...
    我心我愿秀阅读 403评论 0 1
  • 傍晚六点半和表妹告别,就上了一号线。两路口转三号线,往鱼洞方向,明天上早班,我要回宿舍休息。轻轨还没到花溪天就黑了...
    周景文阅读 142评论 0 0
  • 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只是想要码一些字,说不定在单纯码字的过程里,我的身体里就会冒出一些语言,一些意念,而它们渴望被表...
    穆勒书信时光阅读 1,016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