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帆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他的妈妈在跟我闲聊的时候,提到了这样一个场景:每天和孩子在一起阅读绘本时,她为了让孩子能够多认识一些字,自己会经常指着字读,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她发现孩子似乎还是有很多字不认识,而且当孩子自己去读的时候,她会明显感觉句子读得不通顺,同时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意思。
这样的问题,我相信应该在不少的家庭里都存在。现在的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的确,选择一系列的好书让孩子去阅读,读得越多,字出现的次数就越频繁,那么孩子认识字的概率就更高,识字量也就会增大。然而,很多家长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就像一帆妈妈这样,会指着字一个一个地读给孩子听,目的很明显,是为了让孩子多认识一些字。但我并不建议低龄段的孩子,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家长们指着字一个一个去读。因为点读追求的是一一对应,但是呢,阅读的重要性是为了对孩子做语言文化的传达和思维训练的提升,简要来说,就是建构语言、提升思维。在点读的过程中,孩子一方面要认字、识字,一方面还要去理解文中的语言,想象描写的画面,对于一些孩子来说,难度很大,不仅这样的识字效果不好,阅读的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读故事的时候就好好读,当孩子对故事的情节熟悉,并且自发地想要去认识其中的生字时,再采用点读的方式会更适合一些。
然而,一帆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他更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去掌握更多的生字。我告诉一帆的妈妈,要想培养孩子主动阅读的意识,同时还要加强他识字的能力,一方面,可以打破平时固定的读书时间和习惯,采取更灵活多便的形式,比如当妈妈洗碗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在厨房里,用读一个故事的方式来陪伴妈妈做家务。这个时候,孩子就需要大声朗读出来,在读书的过程中,就会要求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书本的字上面。当遇到不认识的字时,自己可以通过注音来完成对生字的拼读。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识字量会随着他自己的阅读量的提高而提高。
家长也需要明白一点,对于低龄段的孩子来说,识字是在阅读语境中、在生活的情境中自然习得的。我记得我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骑着自行车带我在路上行驶时,经常会指着前方某个大楼上的门牌或者广告牌上的字教我认读,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一个十字路口,有一家金融机构,大楼的上方竖着四个大字——“金融大楼”,当年这四个字还是以草书的方式书写的。每次经过这个路口时,爸爸就会问我,这四个大字是什么。前几次我不知道,不过每一次我不知道的时候,爸爸都会再次强调这四个字读什么,同时还告诉我是什么意思,时间一长,我不仅对这四个字滚瓜烂熟,还对这四个字不同的书写形式也都了如指掌。因此,家长们完全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场景里,去发现可以带孩子识字的机会,比如小区的草坪上写着“请勿践踏”,那么每天从这里经过的时候,都可以带孩子反复辨认。当这些字出现在文章中或书本中时,孩子就能很自然而然地读出来了。
总而言之,识字是阅读的副产品,但识字也不能孤立进行,没有语境和生活情境,汉字只是一团散乱的东西,孩子是不会记得特别牢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