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周,在省立医院,趁母亲住院的空余时间,完成了一篇名为《从绍兴到长乐:虚实相间的云门寺》的随笔,亦有发给虽相识但未曾谋面的作家欣桐(中国作协会员),她提到文章中的内容太杂,应该是指文中涉及到的我母亲住院的那些文字。根据她的建议,这二天,将上文相关内容剥离出来,增加了部分新的文字,遂成此文。感谢欣桐指正!
正文:
上个世纪的1986年,父亲和妹妹以及在广东大埔老家的姑妈一起去了新加坡探亲。几十年前去南洋的伯父一直生活在马来西亚。家人相约在狮城会面。这是父亲他们一行与伯父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此后不久,伯父就因病撒手西归了,他终究没能实现回故土老家探亲的遗愿。
回国后,父亲发现患了糖尿病。长期以来一直有抽烟和喝酒的父亲将它们都给戒了。很佩服父亲的毅力,烟和酒也是他的几十年的生活爱好,为了自己的健康,说给戒就戒了。他是严格按照医嘱来控制自己的饮食,还有吃药,加上必要的身体锻炼。所以,在2017年,父亲病逝,夺走他生命的,是癌细胞而非糖尿病的并发症。
我们家族,父系这头有糖尿病的遗传史。父亲在世时,测血糖时,母亲也一同测。某一天,发现她也患了糖尿病。什么时候开始的,已没印象,大概是70岁以后吧。母亲会患糖尿病,与她的生活习性有关。母亲退休早(办病退),在家除了操持家务,她的爱好就是半躺在床上看电视,不爱运动。看电视时,还喜欢吃些糕饼、糖果等零食。如此,造成的后遗症,一是引起颈椎方面的毛病,加之原来心血管就有问题,雪上加霜,头晕、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就尤显突出。二是吃零食,血糖控制不到位。
这年的五月末,女儿换了工作,有几天的假期。母亲一直希望能去趟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叫女儿订了动车票和民宿(6月2日),一家四口拟去杭州几天。我还打算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苏州也一起给走了。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谁会先到。五月底,临行前的一个早晨,母亲突然因糖尿病并发症,住进了省立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一家人出行的美好愿望就此搁置。
当时,在新浪微博上发了这则消息:
从昨天上午(2019.05.29)开始,母亲住进省立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多年的老年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累计下来的隐患开始逐渐显现。不知最终能否痊愈康复。
人到耄耋之年,生命的小舟总在多事之秋的季节里随风飘摇,何时倾覆毫无定数。阿弥陀佛!
大概是因为及时就医,同时也是运气好,母亲的病情得到了控制,虽然留下了些微的后遗症,但总体对她个人生活没有影响。
出院后,母亲因为担心血糖高,开始控制饮食,控得过头了,导致身体极度衰弱,走路有些踉跄。我建议她打胰岛素,可老人很是排斥。之后,通过『健康之路』约了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一个副主任为老人诊治。许是老人对长期给她看病的医生有信任感,居然医生说通了老人,可以开始打胰岛素了。我先学会如何操作,然后再教她。血糖和饮食方才逐渐得到了平衡。
可是好景不长,母亲的心脏又感觉不舒服,而且这种不适已经有好长的一段时间了,有愈加严重的感觉。2012年,她曾在省立医院做过冠脉支架手术,这些年来也都有定期服药。是不是血管又出现了堵塞的现象?
再次预约了当初给她做手术的那位医生,就诊后住进了省立医院心内三科的病房。
在省立医院照顾母亲这段时间,哪也去不了,时间显得异常的宽松。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一个美篇和一篇随笔,同时也写下了如下这段文字:
正是盛夏,窗外,艳阳高悬,炙热的酷暑影响无处不在。不远处,高楼间蓝色的玻璃幕墙闪烁着的熠熠光芒和着五四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无不彰显着福州这座省会城市的繁华兴盛与跳跃脉动;窗内,冰火二重天,凉爽的冷风笼罩着整个楼层,走廊间,来回穿梭不停的白色身影,为生命节奏放缓的主要人群送去关爱与温暖。
时隔七年,母亲因冠心病原因再次住进省立医院心内科病房,她需要做个血管造影检查和介入手术。老人固执,需要找她熟悉的医生来诊疗。一个月前,刚从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出院不久。进进出出,对于年届耄耋的老人已属平常。只是,活,要有生的质量,死,要能走的果断。这是母亲的心愿,也是我的想法,或许,还包括当下许许多多我们这代人的生存观。
母亲真是老了,蹒跚的脚步似乎是在一夜间来到她的身边。她已离不开我们的照顾与陪伴。你带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岂止是变老,是要陪伴母亲走完她的人生暮年。
我在想,再过二十五年(母亲在这年生了我们兄妹俩),我能有母亲这样的身体状况就已万幸。年轻时不懂事爱折腾,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而今不到六十就已疾病缠身。年少不知未来事,看懂已遇万重山。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电视上又言道: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你看不见死神,父母去,你就将直面死亡。
父亲已去,一堵墙矮去半截,而母亲尚在,乃我辈之幸,白昼黑夜才不会有死神的扣门声响!
纵然世间总在变化,以不变的平常心因应之,一切顺其自然,生命里,或将少去那些遗憾与悔恨,如此,时光终将待你温柔如初!
在省立医院6#二层导管室,母亲做了冠脉介入手术。这在目前已是很成熟的一个微创手术了。早前那次,是从手上植入导管,放入支架,术后稍事休息就可。而这次,稍嫌麻烦,或许是年龄增大血管老化的缘故,手部位植入不了,改从腿上植入。这样,术后需用绑带捆住腿,在床上躺24个小时方可下床走动。但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小问题。母亲说,先前她的鼻子呼吸有些困难,总感觉氧气吸不足量,而这次手术后,呼吸变得顺畅,人也感觉轻松了许多。总之,母亲以耄耋高龄,度过了头尾二次的住院关,也是庆幸。
出院后,母亲的主要问题是要控制好血糖,求得饮食摄入量与血糖高低的最佳平衡,惟有这样,方保长寿久安。
母亲住院期间,时间于我显得多余,我也开始尝试使用『糖水』图文编辑APP。用它完成了随笔《从绍兴到长乐:虚实相间的云门寺》。初次体验,感觉它与『美篇』大同小异,在细节方面,『美篇』要略胜一筹。但『糖水』在模板上有它的可赞之处。
在写这篇文章时,在朋友圈见到认识的作家朋友欣桐(女,中国作协会员)分享的一首合唱歌曲《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词:杨惠美,曲:石青如,演唱:国立台湾大学合唱团),非常动听,很是喜欢。在此,借花献佛,也分享给我亲爱的读者。
该首歌的歌词优美且富有诗意,曲调柔美,和声悦耳。歌声所抒发出的细腻而真挚的感情,情不自禁地会让人们放下世俗生活里的浮躁,轻轻地问一问自己: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我将如何度过今天?
歌中这样唱到:
岁月在你我呼吸间流浪
当终点抵达
那些想望休息了吗
身心在日出日落间耗转
当无常宣判
你的心回家了吗
周遭一幕幕演出
不存在的陌生
寻寻觅觅哟
断线珍珠怎么接
失落的音符怎么唱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你将如何度过今天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你将如何度过今天
我用温暖
守护生命
让浪花留了痕
我用觉照
守护健康
让转轮点了光
。。。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我将如何度过这一天。这个问题,还真没想过,也不敢想。
我的下半生与母亲的暮年相叠重合,前者长,后者短。母亲在世时,我的任务就是根据父亲的交代,把她服伺和照顾好,这也是做子女的义务所在。
母亲尚在,我还真不敢面对『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你将如何度过今天』这个问题,我了解母亲的想法,老人希望我能为她送终。胞妹远嫁美国,我是母亲人生暮年的全部依靠,在这个期间,我希望自己的身体不要出现什么大问题。在母亲百年之后,我希望,命运能给我多一些的时间,让我扭转心态,摆正位置,坦然面对『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你将如何度过今天』,因为,我明白,不管活多久,人终将会有面对这一天的时候。
我知道,家中书橱里还有许多没有阅读过的书籍;这世界,国内的,国外的,近处的,远方的,还有许多我没能走过的地方和看见过的风景。我在想,但凡是我所读过的、走过的,就是我所赚到的。
面对死亡,愈是坦然,你的身心将愈加良性循环。如果像我们这些年过半百的人,珍惜当下的每一天,把它当做生命的最后几天或者一天来过,只争朝夕,倘真当命运无常宣判,岁月将在你的呼吸间停下脚步,那么,那些曾经的想望就已不再成为遗憾,你的心真的就可以回家了!
再倾耳听听『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这首合唱歌曲吧,再睁眼看看歌词中的那些文字吧,或许,你对自己的人生,也会有着与我不一样的一种感悟!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你将如何度过今天
我用温暖
守护生命
让浪花留了痕
我用觉照
守护健康
让转轮点了光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