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一身白衣,盘膝而坐,抚琴相伴。一场对决终了,盲琴师收拾残琴,翩然离去。电影散场了,但人们的耳边还萦绕着袅袅的古琴之音。电影《英雄》中抚琴的老者是浙派古琴大师徐匡华,而弹奏出清和妙雅之音的古琴就来自于斫琴师马岳思之手。
▲马岳思从来没想过成为一个斫琴师,有一次做木工活,古琴吸引了他,静静拨动琴弦,他被古琴的声音迷住了。凭着木匠对木头特有的敏感,他很快记下古琴的模样和材质,竟然做出古琴的琴胚。没有琴弦,无法弹奏,但从没有人靠这种方式做古琴,他是第一个。琴胚上了琴弦,音质虽差,但马岳思爱上了斫琴。从此他拒绝了日常的木匠活,一心一意全扑在了斫琴上。
▲从木匠到斫琴师,马岳思下了一番苦功夫。他拜浙派古琴大师徐匡华为老师,没有过多的参照古代典籍的理论知识,而是在一天又一天的实践中逐渐成为一名独立的斫琴师。每一个古琴的斫造并不简单,从选料、打磨到调音等每一道工序,细细算起来,共有一百多道工序。人制琴,琴养人,马岳思常说,心静才能制琴,而正是琴教会了他”静”。
▲斫琴生涯走到第30个年头,但马岳思对待每一把古琴都细致如初。他曾拯救一块废弃于泥潭中的木头,外表完好,但内里多被腐烂。他用心雕琢近一年半,还未完工。穿上工作服,戴上帽子、手套,这是他工作的日常装扮。敲敲打打、拉锯打磨是他每天要重复上百次的动作,而上弦和调音的工作他喜欢等到夜晚来做,有时新上弦的古琴发出的音色令他欢喜,他会弹至深夜甚至天明。
▲一张上好的古琴,至少花上一年半的时间制作,夏天的烈日、冬日的霜雪,风吹雨淋的洗礼都是古琴逃不过的考验。古人做琴,选于一处深山,现砍一棵树,在高山流水、风霜雨露中花费四五年做一把好琴。马岳思向往这样的斫琴生活,他没有徒弟和助理,只一个人安静又低调地在小小的工作间埋头制琴,陪伴他的是满地的木屑。
古音和古道难寻,在这个到处都是”大师”的年代,传统的斫琴师却寥寥无几。只有怀着一颗不惧孤独和清苦的执着之心,带着对这千年技艺的敬畏之心,和与之相衬的清雅高远之心,才能造就一把拥有生命和姿态的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