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准备的天衣无缝,也奈何不过岁月的一缕清风。
闺蜜考上了事业编制,回了母校做任课教师,朋友圈里都是有爱的日常,孩子家长班会升旗,整个一时光倒流,物是人未非。
某天她微信我,说老班夸你了,夸你沉稳聪明,智慧渊博。。。十几年前我听到这些说辞都会脑门冒汗,何况现在呢?
哎,这么多年,始终没学会怎么骄傲!!!
赶紧激动地询问原因。原来是老班临时窜了节课,想搞个小测验,结果全班哀声一片,最可圈可点的是一个女学霸竟然哭了。。。她哭着抱怨,应该提前通知的啊,都没有准备啊。
老师抓狂了,你是学霸啊,一个小测验你这么大反应?就是个小测验而已,又不是清华北大的招生考试;知识都是学过的,又不考超纲的内容,你有什么可哭的!
女学霸的情绪慢慢平复,老师却久久蒙顿不已,于是她想起了我,这么多年,教过的学生很多,但是对突袭考试淡定自若还成绩不错的人,似乎只有我。
往小了说,这是心理素质,往大了说,这就是态度与能力啊。不准备,必成大气!
其实这事本不必锱铢必较,有人喜欢准备,有人不喜欢,对于前者,准备是对过往积累的一种加固,而对于后者,准备是对过往积累的一种否定。因人而异,不必较真。
不准备尚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的确值得高兴。可是准备是不是能考得更好呢,我不得而知,不过应该未必!
对我来说,不准备这件事,是为成绩加分的项,考好了,实力使然;没考好,准备不够。
看似是一个害怕失败的人,对成功既渴望又畏缩的弱者心理,其实不是。
人生那么长,怎么可能万事都给你准备的时间呢?
你要在战争没来的时候,就准备好枪炮把子弹上膛,不然听到雷声都会发抖的你,能保证自己在战火逼近温度灼身的时候,还能镇静自若的去组装枪械?
你不能。
你喜欢准备,无非就是一种侥幸,你期待考的全会,蒙的全对,看过的都考,一题不差。
你喜欢准备,无非就是一种作秀,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可是枪不快不如棍棒,枪只光不如尖刀。
你喜欢准备,无非就是一种自我安慰,可是平时努力温书才能有期末考试的安全感,临阵准备,是没用的。
侥幸这种东西,降临一次,未必会有第二次;它和安全感一样,根本靠不住。
没安全感说明你不够优秀,当你口袋里有钱,镜子里有貌,身材高挑,体格健康时,你就会有安全感。
喜欢准备说明你不够有底气,当你学的全会,背的全对,平时一丝不苟的按部就班去努力,你根本不需要考前准备的那点碎片时间。
你背的唐诗一句都记不住,你看的公式一个都不会用,准备就是自我催眠,把自己感动的眼泪哗啦,奈何世界只认成绩,不看过程。
你不能用一句失误去抵住老师眼里的疑惑和不解,你不能用自己挑灯夜读的记录去感动不会录入你的学校招生办。
那些嚷嚷着不公平的人,是没有实力让世界对你公平。
退一万步讲,我让你准备,你知道从哪里开始准备吗?
是第一章第一节,还是重点章节重点定理,是李白的诗杜甫的词,还是白居易的七言李清照的绝句,你不知道!
考试前的那点时间,可以小睡一会,增加些精气神,毕竟答题是用脑的事儿,也可以散散步,吃吃零食,毕竟考试也很耗费体力。可以深呼吸,让头脑放空,也可以揉揉眼睛,让眼明心亮,准备这些是技巧,盲目看书看资料,是徒劳。
人生这件事,没有人会给你准备的时间。
我一个HR的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面试的问题一般都那么几个,过往经验啊,对这行的看法啊,职业规划以及自我评价,翻来覆去也就这几条了。于是她在做HR专员的时候,一次次的这样招聘,结果面试时优秀到无以复加的人,往往都过不了试用期。也因此她的业绩很差,几次都濒临被辞退。
她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很苦恼。
老实说公司需要的每个职务,都可以算是技术部门,销售总监和文案助理,前台美女和后勤大妈,每个职务其实都是技术活,既然是技术活,那就要从技术入手,光背过去的资历有什么用。
她开始自己设置面试问题,在面试的时候丢给应征者,不到一年,她荣升HR总监,薪水翻了3倍。
那些说自己和奥美合作过上市公司文案的应征者,你让她十分钟写出个500字的文案,竟能出现十余处语法问题。
那些说自己在500强公司做过三年前台接待的应征者,你让她说出总监要寄一份销售价目底单给合作公司应该如何操作时,她竟然说不出需要签保密协议和缴纳保险这回事。
那些说自己出国留学口语如何好的应征者,问她you are welcome和anytime的区别的时候,竟然一脸懵逼的看着你,仿佛你说的是天外语言。
既然你来应征,是为了来这里工作,那你之前的那些丰功伟绩,我统统都没有兴趣,我只想知道你会什么,你懂什么,在我们公司能做什么,这才是重点。
奥美,500强,出国留学,都是光环万丈的过去,问题是光环耀眼下,真实还有多少,能力还有几分。
你看,这就是准备带给你的假象。
你准备简历,准备作品,唯独无法准备能力。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你去面试起码要带着素质,要不大声喧哗,看到地上有垃圾要随手捡起,碰到倒水给你的工作人员要双手接过轻声道谢,这些是本能,你准备不了。
你去面试起码要带着才能,不能只带着作品和过去工作过的那家声名赫赫的公司,我不去问你为何离开,但我想知道倘若你留在我这里,意义几何,能创造什么价值,能做出什么贡献。
别以为上亿的合作案才叫资历,你的头脑装着的,才是未来。
过去再完美,有什么用,过去式了,不能吃一辈子。
你要让我看到你未来还有什么可挖掘的点,这才是关键。
而这些,恰恰不用准备。
这些是本能,无从准备。
这些是实力,不必准备。
这些是能力,何须准备。
一个文案,至少可以几分钟想出个广告词给我,可以不完美,但不能可笑。
一个销售,至少可以瞬间看出我有没有购买的潜性,然后依次划分主次,攻其不备。
一个前台,至少应该知道保密文件如何邮寄,咖啡怎么冲泡,敲门的力道和门道。
一个保洁,我可以不让你当场表演扫地,可是我问你清洁剂配比的时候,你应该张嘴就来。
往小了说这叫职业素养,往大了说这叫人生态度。
别混日子,小心日子把你给混了。
现在,你还觉得考试之前,需要准备一下吗?
现在,你还觉得面试之前,需要准备一下吗?
你说出再多标准答案,都是别人的智慧。你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心理素质,才是自己的看家本事。
那些一失败就推给没准备好的人,真的够了。
如果好好的过生活,真的不用依靠准备。
如果没有,那也依靠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