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助理们约见,本来是为了讨论五月份的工作安排,结果喝了一杯榛果拿铁之后,大家一起去看了《后来的我们》。
影院里最大的放映厅,座无虚席。多数都是女子,或者单身或者与闺蜜同行,但也有些相拥的情侣,莫不是为了一起来,各自缅怀前任?
我是个泪点低到弱智的人,看到田壮壮演的父亲,简直哭到暴崩。
灯亮起来的时候,助理说:“卢璐姐,你超喜欢这个电影吧?哭成这样?”
我拿着面巾纸,擦着眼泪,边往外走,边说:“好烂的片子,好烂的煽情。”
我之所以会想去看《后来的我们》,是因为我很喜欢刘若英那首叫做《后来》的歌。
就歌迷来说,这部片子也算是适得其所。因为这片子等于是给《后来》那首歌拍了一个超长版的MV,算得上MV中的精品。
每个女人在看别人故事的时候,想的总是自己,所以我记得曾经在一起的那段日子。
两千年初,我刚到法国读书,没有家人,没有钱,讲不通法语,无法交流,没有归属与认同,没有电脑,没有微信,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朋友偷偷夹在FedEX包裹里,自己刻的一张CD,里面就有《后来》这首歌:
“后来,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是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
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对于刚刚打开那副叫做人生的卷轴,年轻的我,这样的歌词是毒药。
在无数个不眠的深夜里面,我翻来覆去地听,边听边想着在生命中错过的人,和那些无法坚持下去的真情,迷茫得如同一株水草,软弱地东摇西摆。
有一次,我曾经带着随身听,裹着大衣,在无人的深夜里,走去家附近的电话亭去打国际长途。
那年代的国际长途是一个奢侈品,学生们都在中国城的杂货铺里,买储值的电话卡,先拨十位数的800电话,然后再是二十几位数的密码,再是四位数的国际区号和十一位的手机号码,几十位数字按下去,按错一个就要前功尽弃。
我小心翼翼地按着每一个键,仿佛变成了一种仪式感,每按下去一个数字,都前进了一步,只是为了离他更近一点。
在电话的空铃声响起来的时候,我得拼命地屏住呼吸,才能不让自己的心,从嘴巴里面跳出来,当他终于接通了电话说:“喂?哪位?”。
我甚至不得不用手捂住了嘴巴和鼻子,才能掩盖住我急促地呼吸。
七个小时的时差,正是国内晚餐的时间,他的背景嘈杂,大约在一个饭局里。
他连着“喂”了几声,我才发现,无论面对面,还是隔着一万公里,在他面前,我都是无处可躲得一塌糊涂。
我顺着清冷的玻璃下滑,索性坐在电话亭金属地板上,我害怕,我不敢张口。
可是我不想挂电话,从沙沙地电流声中,我能听得到他的呼吸,仿佛还在耳边,有温热地酥痒。
他停了一会儿问:“是你吗?”
我用力地抿着嘴巴,泪水划过手指,留下咸涩的余温。
他又停了几秒钟,重新问:“你好吗?跟我说句话,好不好?”他顿了一下又说:“不说话,吱一声也好。”
听到这句话,我大雨倾盆。
因为这是一个梗,有次吵架,我不讲话,他想了很多的问题让我跟他讲话,到最后词穷的时候,他无奈地说:“大小姐,你就是不说话,吱一声也好啊?”
我说:“吱”。然后两个人对望着,捧腹大笑,一笑泯恩仇。
其实我已经记不太清楚,那天我到底怎样挂了电话,我只记得我裹着大衣,摇摇摆摆地走回家,手脚冰凉地躺在冰冷的床上,尽可能地蜷成一团,连在梦中都能感到是,我在用力。
这世上,跑得最快的就是时间,屈指算一下,已经过去18年了。
我的故事当然也有后来。
后来,我可以讲法语,有了自己的圈子,有了工作,遇到了别人,又遇到我的先生,有了孩子,有了家,有了自己的人生……
一路走来,步步艰辛,可是蓦然回首,才知道这一路走得,多么地顺水顺风。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早就不再想他,我都已经记不清楚他的样子,他的声音。
可是看着大屏幕我还会流泪,因为他虽然模糊了,但是我总不会忘记我的付出和心疼。
他并不是我唯一的前任,也不是我最后一任前任,他只不过是我需要哭泣的时候,碰巧在那里,最适合自哀自怜的缘由。
能为了前任哭,总比为了自己哭,多了种酸酸的文艺感,总是少了许赤裸裸的血腥。
一生中,谁没有几段浅浅深深分过手的爱情,前任有这些,可被定义成念念不忘的那一个,都要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连着一段没能由着自己的心性折腾,意犹未尽,被迫夭折的爱情。
否则,怎么没见着,有人会愿意缅怀那些自己主动抽身,躲之不及的前任?
女人总是愿意憧憬,成为某人今生的最爱,哪怕时光流逝,哪怕千回百转,哪怕他结婚生子,都是他心口酸楚的朱砂。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最没有测量标准的,就是人的感情。
在所有以女性为主体,关于前任的版本中,就像是《后来的我们》中的林见清,男人总要有多金的工作,不幸福的婚姻,面目模糊的老婆,幼龄的孩子,可以用今天辉煌的能量和身份,回忆昔年的深情,才会产生欲罢不能,文艺浪漫的情绪。
如果十年之后,公务舱被优先安置到酒店的是小晓,在逃荒一样的大厅里,找到发福臃肿油腻落魄,秃了半个脑壳的林见清,就算她的深情早就深过马里亚纳海沟,那一刻也能化成一句:“谢谢你的不娶之恩”。
林见清是一个活在一个女性电影里的被物化了男性角色,按照女性的剧本,演绎着女人想要看到的男人式的深情,他不能代表男人,更不是真实的人生。
人生总是在开开合合,磕磕碰碰。前任是种酸楚,追忆前任,是一种文艺的呻吟。
偶然一次地呻吟,也许可以假装到高潮,永远活在文艺里,为了文艺而文艺,情怀就变成了论斤论两的商品,令人反胃的恶心。
有时候,情绪就是攒积在胃里无法消化掉,已经腐败的食物,吐掉之后,轻装前行。
最可怕的是那种一直活在回忆中,无法放手的女人,你错过的并不是一段感情,而是自己的人生,譬如奶茶和陈升。
说来说去,在这个世界上,所有能错过的前任,根本都不是那个对的人。
前任之所以存在的最正确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爱之后,找到那个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