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到塞北熊的文章,她讲述了自己逐渐放下与婆婆对于孩子喂养的“竞争”,做个安心自在的妈妈的事情。
她所描述的事情,我能够感同身受。这样的情景在我们家也时常上演。从孩子出生,婆婆就会先抱着孩子哄睡得差不多了,再抱给我,我知道她是心疼我做月子辛苦,但是她对孩子的那份疼爱,不知不觉做得多了很多。记得有次孩子发烧,下班后我火急火燎地跑回家,想赶紧看看孩子抱抱孩子,结果婆婆说不用,她抱着就行。看到孩子伸着胳膊找我,我怎么说抱婆婆都说她不累,最终我只好强抱过来,结果就是婆婆好一顿大发雷霆,又哭又闹,说她不是我的保姆,真是搞得我无可奈何。
婆婆带孩子非常精心,简直就像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闺女一样,每次出门,婆婆也会全程看护着孩子,她对我不放心。因为和能干的婆婆比起来,我好像总是那么手脚笨拙不利索。可是,初为人母,对于自己的孩子,我本能地也很想对孩子多一些关爱啊!却因此,让婆婆有了与她对着干,不信任她的感觉。记得有一次,婆婆的妈妈,也是很疼爱我的老公姥姥说:冯儿啊,你就放心把孩子给你妈带吧,她不会亏待孩子的,你看她,疼都疼不过来呢。我听着,除了嗯嗯,无言以对,心里着实堵的慌。
就这样,我虽然做了妈妈,却并没有因此而成熟起来,反而因为孩子,和婆婆时发生一些矛盾,没有了刚结婚进入这个家门的和谐,我开始困惑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才好,做个好儿媳不让老人伤心生气是我一直的愿望,发生冲突,我就会非常自责。而婆婆,也一心想做个关爱儿媳的好婆婆,她也困惑委屈,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付出那么多我还会不开心不满足。我们两个人,都在想做得更好的愿望中,没有注意到界限的问题。
所以,有时候,两个人好的时候,可以一聊聊一下午。出门在外,人们也经常以为我们是亲母女。我出去游玩,都会带着她。一是表达对她照顾孩子照顾家的感激,让她放松一下。一是因为婆婆在时,心里会觉得踏实一些,所以,婆婆的越界,很多时候,真的是因为我自己做不到承担,负责。也不知道是因为婆婆做得太多,导致我无力承担。还是因为我无力承担,所以婆婆做得很多。鸡生蛋,蛋生鸡,谁先谁后,怎么也说不清楚。只能说,如果我不改变,这永远是一个死循环。
后来,因为工作的一些事情,我受了打击,心情愈加不好。孩子看起来也是一堆问题,在我焦虑地想给孩子转园时,遇到了巴学园的园长,他告诉我,原来的幼儿园也没有太大问题,是我太焦虑了,是我需要放松,调整自己的状态,这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自此,我知道了成长这个概念,也意识到了,原来一切的困扰,都与自己的状态有关。自我不成长,不承担,不面对问题,问题就会永远存在。
这个过程好难。改变自己太不容易。很多时候,尽管学了很多,上了很多心理课,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指责,把问题推到对方身上,期待对方改变。一触碰到自己内心的恐惧,就会逃避,在原地转圈圈。逐渐认识到,之所以遇到这样的婆婆,真的是我自己的需要。我内心渴望做个被照顾的孩子,轻松地没有压力地生活,不用承担选择的后果。强势能干的婆婆,满足了我。
只是,所有的生命,都有独立的需要。做自己,是每个生命内在的召唤。所以,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中,我的内心是痛苦的。我的生命是没有活力的。我不知道我应该怎么做才对,我越来越迟钝,越来越纠结。
痛苦是改变的动力。不是不改变,是痛不够痛。我在这样的痛中,泡了太久。终于想出来了。这个过程,很慢。但是,我一直在改变中。回想过去,看看现在,已经是脱胎换骨的改变了。
前段时间,依然有焦虑。焦虑的底层是恐惧。还记得那一天,闺蜜陪我,她说,真的那么恐惧吗?勇敢地往前走一步呢?看看到底能发生什么。在她的陪伴下,我又一次与我内在的小孩链接,感受那份内心的恐惧。很神奇的,这份恐惧在我的看见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我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所担心的后果,并没有出现。因为我对事情的发生,重新做了解读,我是放松的,敞开的。当我以敞开的心态面对存在的发生。我发现,一切都很有趣。原来,恐惧,真的只是内心的感觉而已。
这次穿越,对我意义重大。我放下了我的恐惧,放下了因为恐惧而生出的控制欲。我放松了。不再紧紧地想抓着什么,包括对孩子的养育。
放下并不意味着放弃。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孩子的相处,更放松了。孩子也可以自然而然地表达对奶奶的爱和依恋。我和孩子的感觉,更像是一对好朋友,或者小冤家。奶奶更自然地疼爱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感觉。我想,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也一定能放松下来,只有放松的状态下,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习。
而对孩子的学习,我也不再坚持,我的一定是对的。公婆他们一定是错的。放下对错,孩子放松了,内心的力量强大了,她自然会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现在,感觉孩子越来越能说出自己想法了,真的是令人欣喜的变化。
家不是说理的地方,也没有对错一说。唯有看到每个人的位置,尊重每个人的价值,才能和谐共处,才能为我们自己提供爱的滋养和前行的无穷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