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
这就是一万小时法则,一个为我们破除天才迷信的法则。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时间就是最好的记录者。
在这么迷人的法则面前,我当然也为之倾倒。但是魅力所在,亦是神秘所在。就像见识了金字塔的壮美之后,我们除了感叹之前外,会不禁问一句:金字塔究竟是怎么建成的?
为了了解一万小时法则的来龙去脉,要从三本书开始。
《异类》,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可以说,正是这本书,一万小时法则才广为流传。
《刻意练习》,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罗伯特•普尔。格拉德威尔的一万小时法则就是根据艾利克森的实验演绎出来的,但艾利克森认为这是错误的演绎,自己的研究报告强调的也仅仅是刻意练习而已,于是著书,捍卫刻意练习观念。从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万小时法则的前世—西蒙的十年定律。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作者丹尼尔•科伊尔。《异类》背后的天才理论,从神经学的角度揭秘一万小时法则的秘密,提出我们都是“髓鞘质人”的概念。
不管怎样,我是喜欢作家间这种“相爱相杀”的,在他们的“爱恨情仇”中交织出事实的真相。在我乱插一脚之前,先来对这三本书做个简介吧。
《异类》一书带我们揭露了成功人士背后的秘密,指出成功的规律并非无迹可寻,甚至它并非如我们所想。作者认为个性作用并非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个人的出生与地域对个体有巨大影响,个人所处的文化背景与家族的荫蔽和支持也早已限定了个人取得成功的方式。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讲机遇对个人成功的作用;第二部分分析了文化传承对个人成功的影响;还有结尾,作者从自身出发,综合分析了机遇和文化对自己家族的作用和影响。
《刻意练习》一书为我们破除了天才的迷信,凡是要理解天才,只要问两个问题:天才的能力是什么;怎样训练可以达到那种能力。作者通过研究大量杰出人物,发现了一个提高表现与水平最有效的方法—刻意练习。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刻意练习是什么,为什么管用,以及杰出人物如何运用它发展出杰出的能力;第二部分展示了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最后一部分为我们解释了天生才华,还说到了刻意练习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一书将我们带入了髓鞘质的世界,让我们从神经学的角度了解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机制。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精深,作者认为没有天降人才,任何领域的任何专家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精深练习,并做出了解释;第二部分为激情,它是精深练习的动力燃料,人们通常认为激情是一种内在品质,但作者却坚信激情首先来自外部世界,作者列举了很多案例来说明;第三部分为伯乐,作者眼中的伯乐并非是那种只能认出千里马的人,而是能培养千里马的人。
介绍完这三本书了,是不是有些疑惑:说好的一万小时法则去哪了?其实认真读过这三本书的人应该不难发现,这三本书没有一本重点是讲一万小时法则的,即使三本书的作者都是因为一万小时法则开始各自著书的。《异类》告诉我们,要想成为异类,一万小时是没用的,有效的一万小时才有用,即在机遇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刻意练习》告诉我们,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就要刻意练习,至于需不需要一万小时,得看是什么领域。《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告诉我们,要学习某种技能,一定要进行精深练习,这个过程很可能需要一万小时,因为人的神经回路形成需要时间。
一万小时法则是简单,便于理解,但是用这么粗暴的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真的好吗?都说大道至简,但那是由繁到简,经得起检验,受得住推敲。我们就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吧,对于如今的中国人,普通话是每个人的标配,一个成年人讲普通话绝对超过一万小时,可是为什么没有人人都是专家?你可千万别跟外国人比啊,咋们的专家是有针对性的,多少得有点儿含金量吧。要成为普通话专家还得刻意练习,为此不是出现了大量演讲培训机构,还有各种播音员学院吗?
难道一万小时法则就真不管用?那也不是,任何事情只要投入大量时间,绝对会有效果的,至于效果的好坏那就不是纯粹的时间多少决定了。如果要保证效果,就免不了给一万小时加以补全,如有效的一万小时、刻意练习一万小时、精深练习一万小时……
一万小时法则只能写于此了。下面来谈谈我读三本书的感悟。
《异类》的作者格拉德威尔从宏观角度为我们揭露异类成功的奥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为我们破除了天才的迷信。但是,如果天赋论还给聪明人一丝希望,而《异类》则将这一丝希望也掐灭了。作者不仅破除了天才的迷信,还将个人努力导致成功的信念也破除了,过多的强调机遇与文化对个人成功的作用与影响,将人推入无边无际的泥潭。我们假设作者是满怀激情地去为我们揭开异类成功的奥秘,结果却为我们带来了浓浓的消极色彩,让人处于被动之中不可自拔。可以说《异类》只有一个核心:机遇—个人独特机遇、时代机遇、家族机遇、文化机遇。对于一个普通人,既要学习《异类》看问题的视角,也要跳出《异类》来看问题。作者笔下描述的异类是被动的,是一群等待机遇之歌奏响的人,就像音乐盒上的小人一样,只有当音乐盒响起,它们才会翩翩起舞。但是人是活的,人是会主动出击的。人不仅能在乱世求存,盛世创新,还能在荒芜中开疆拓土,功成名就。总之,《异类》是写给除了个人之外的所有人的成功启示录。
《刻意练习》是一本方法指导书,这是一本需要细读、反复读的书。当生活中遇到需要刻意练习而又不得法时,可以边看此书边寻找办法。《刻意练习》中的专家与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心理表征不同。要创建良好的心理表征就要刻意练习,而在刻意练习中要注意实时反馈。在学习新技能时,如果有客观评价标准,那就按标准监督自己,刻意练习,根据反馈不断改进方法,完善自己的心理表征。如果没有客观标准,一定要自己制造反馈,然后不断改进,一点点进步,一点点完善,一点点晋升专家。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也是一本精深练习的指导书,书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大:“但是把它看成一种技能,一切就变了。”是的,当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事时,就把它看成一种技能,剩下的就只是怎样提高技能了。比如人们认为社交是一种能力,但你可以把它看成一项技能,事实它也确实是一项技能。人们感到害羞不是因为他们缺乏社交能力,而是因为训练不足。刚开始得在那个令人不安的领域,学会忍受那种焦虑,同时精深练习,就能达到随心所欲的水平。
航海时代,受《马可波罗历险记》的影响,西方人普遍认为海外财宝遍地,航海家前赴后继,怀揣梦想,驶向大洋彼岸,结果并没有找到金山银海,但是却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