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做了妈妈后总是很容易焦虑。
焦虑她有没准时吃饭?粑粑拉得怎样?
焦虑她身高,体重有没标准或者超高?
焦虑她认知水平与同龄人相比,有没好些?
有时想得长远,还焦虑她长大交男朋友之类的。
是不是所有家长都会经历这些担忧呢?看别人家的都挺好的,就自己家的这有问题那有问题。
02
想起有人让父母给自己家小朋友打分。
那些家长有的说:我家小朋友不太能自己吃饭,我给他打80分吧。
有的说:我觉得我家小朋友还可以做得更好,我给他85分吧。
家长们总是觉得小朋友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分数都差一些。
而镜头转向小朋友,问他们给爸妈打多少分时。小朋友都不假思索的给父母打了100分。
小朋友是全部爱着父母的,在他们眼里爸爸妈妈都是最棒的。而父母则其实没有真正的完全接纳小朋友。
03
真正的爱应该是优点和缺点都能接受。优点自然开心,而缺点也应该放平心态。
着眼于现在,对小朋友教育要耐心慢慢引导。对他们的每个成长阶段,所侧重的教育内容而不同。
小朋友前期,应该培养良好习惯为主。
到后面则是良好性格的养成,教她感恩,吃苦耐劳,坚持,勤奋等等。
最后,才是技能——如英语,绘画,数学等。不去过多的与人比较,尊重每个小朋友的特点。
04
之前我很在意小朋友的各方面,只要是她的事情,我都恨不得马上解决。身高经常给她量,担心她长不高。
后来心态改变了,身高也很在意,但看到小区小朋友比她高点,我也不会太焦虑。而是重点她健康快乐就好。
改变特别大的就是对她牙齿的态度。她上门牙缝隙大,遗传了爸爸基因。如果换成以前的我,可能会很焦虑,要带她去医院,看有没办法补救。但现在的我,会笑笑了之,觉得也蛮可爱的。
05
那种心态不单是没有让自己那么累了,也让我能正确在小孩教育面前抓得住重点。知道哪些才是我要花精力的。
不会在每个人都可以做你老师教育小朋友的时代,以及很多教育机构放出很多很牛的小朋友表现时,而慌了神,失去了分寸。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而你需要的是引导以及知道每个阶段重点培养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