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央视的一个节目,看到了郑亚旗的采访。作为童话大王的儿子,郑亚旗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小学毕业后郑渊洁自编教材让他在家里自学,这段与众不同的成长之路。除此之外,长期以来,他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
去年开始,因为对郑渊洁笔下的童话人物如“皮皮鲁”日渐成功的IP运营,郑亚旗重返公众视野,成为诸多新媒体账号争相描写的人生赢家范本。
采访中,最触动我的,不是他如何从在超市当鸡蛋搬运工,扛一箱赚5毛,到年入过亿的成功人生逆袭故事,而是一个在他记忆中延续了几十年的背影。
" 每天早上,老郑四、五点就起床写作,一直写到中午。这一写,就是 30 年 ",说到这里,郑亚旗的声线有些颤抖。
他说, 很多采访问我,一提到老郑,第一反应是什么。我的第一反应其实是“勤奋”两个字,从我有记忆开始,睡醒一睁开眼的第一画面,大部分是老郑坐在书桌前写作的背影。直到我二十几岁时有一次和他出差住在同一个房间,早上5点我醒来,看到他已经坐在桌前开始写博客。我瞬间感觉穿越了。
郑亚旗还记得,小时候他拉着爸爸的手过马路,都能感觉爸爸手上被笔磨出的茧。
《童话大王》创刊的时候郑渊洁29岁,靠着这样常人无法想象的工作强度,他以一己之力支撑起了月刊《童话大王》的所有内容,打造了中国原创童话无法磨灭的经典。网上有一条评论我认为是最有代表性的: 他是那时少有的、真当儿童有独立人格的作者。
每一个看到《童话大王》的人,一开始都无法相信执笔人只有一个。这样的工作量,单纯靠天分是远远不够的,灵感并不是随时都有的东西,唯有靠勤奋与坚持。
这个背影,是两代人之间最好的传承。
再多的物质与财富,如果下一代没有守业的能力,终会挥霍殆尽,甚至,你的财富会成为他的灾难。
但榜样的力量,却会成为两代人之间无形而又最宝贵的传承。
在家的时候,为了获得专注的时间,我已经习惯了在早上5:00-6:00起床,或者在白天任何孩子睡着的时候,伏案学习与写作。孩子起来的时候,经常看到我灯光下的背影。
“妈妈,你在干什么呢?”
“我在学习。”
“那我也要学习。”
三岁的他可能还理解不了什么叫学习,但他对这个词是向往的。
人生站在兴趣的基石上,前方永远有无限的可能。
想象力有限,我应该不会成为“童话大王”,但“言传身教”,是我以及看到这篇文章的所有家长,都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