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上班总迟到,食堂午餐总剩饭,晚上总熬夜,成了困扰我的三大问题,我发现自己明知故犯恶性循环,说到做不到内心冲突,当我意识到这不是自律的问题,开始调整认知,马上改立刻做,知行合一,立竿见影。
这看似是小事,实则是大问题,于是引发我深刻的反省和思考。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做事前经常立志喊口号,却总是三分钟热度或半途而废;经常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等到痛了才改变;学了一些新知识考了一些证书,却不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和生活中;开解别人的时候大道理一套一套的,但是事情一旦到了自己身上,这些道理却全然没有了效果,还安慰自己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明白很多生活哲理也感悟出一些人生道理,却没能让自己得到实质性转变。
为什么我们学过很多知识,却不会做知识的迁移?为什么我们知道那么多成功的大道理,却没能变成成功人士?为什么我们不停的犯着同样的错误,很难真正改变?为什么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 知易行难:知与行之间的距离,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
1、很多时候,你学到的是“浅”知识或“假”道理。
“知道”分很多层次,“知道”皮毛还是“一知半解”?“知道”局部,还是完全“知道?”、大概“知道”还是深入“知道”?你的“道理”是他人经验传授还是心灵鸡汤,你的“认识”是否存在偏差,是否真正内化?
我们学习的知识大多数都是学习表层的,没有真正理解,一知半解,不求甚解,所以我们考试完读完书很快就会忘记,如果我们不能真正理解,不能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不能用多种形式表达出来,我们就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外部世界。
对于事物的认识,我们常常没有过多思量和考虑,没有理解真正的内涵,所以有错知则有错行,有浅知则有浅行,有深知则有深行,有真知则有真行。 比如大家都知道忠诚于家庭,但是有些人仍然会婚内出轨,这是因为他们心底的深层认知是“人生苦短,及早行乐”。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反映他的认知水平,内心深处不认同的信念,在行动上就行不出来,内心深处存在错知错见,就会导致错误行为。
我们必须对事物去伪存真,要有正确认知,然后深刻理解,内心深处真正认可事物的道理。很多时候,并不是你知道了就以为学到了,一切听到的,都不是事实,只是一个观点,一切看到的也都不是真相,只是一个视角。人生真相,并不是我们能轻易能够体证的,唯有在心上真正明白了,才能行得出来,否则就会成为无用的大道理。
2、没有经过独立深度思考转化而成的道理,很难化为己用。
你明白的大多道理可能是从书上学来的,网上看到的,他人那里听来的,父母告诉你的,那些道理它仅仅是指引了一个方向,告诉你朝着这个方向走去,你会遇到更好的自己,可是,没有人告诉我们具体该怎么去做,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什么场景用什么方式应对。
明白很多人生道理,却不是每次都能运用道理让自己绝处逢生,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依然还是那个只知道道理的人。所有的人生道理必须经过你的深度思考和亲自实践,否则你永远不可能真正去认识它,也很难化为己用,即使你知道了某个道理,不代表真的会了,很多时候不过是纸上谈兵。再精妙的道理,如果只停留在大脑认知思维层面不去做,那它永远不会成为你的东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用躬行,只有自己真正去做事,你才会发现问题,才会思考如何解决,在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道理来,而经历过领悟的道理,它才会变成你日后处理问题的本能的反应,当我们懂得了道理的精髓和本末究竟,它才会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3、知与行之间的距离,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
听是一回事,懂是一回事,亲自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知道”与“做到”之间,隔着认识的深度。认识不够深刻,“知道”就很难能够驱动我们去“做到”。我们都有良知能分辨善恶,但在实际做时,会因为现实考量和欲望驱使,往往不能存善去恶,那就是对良知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能够行出来的知才是真知,行不出来的都不是真知。
“知道”与“做到”之间,隔着思想的状态。“知道”只是认识层面上的,脑子里有这个内容,甚至还可以脱口而出。而“做到”是将“知道”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自然本性。思想状态,发生了质的变化,说到做到,知行合一,那人生的状态是完全和以前不一样的。
“知道”与“做到”之间,隔着行动的落实。我们常常是一边抱怨,一边拒绝改变,听了很多大道理,却仅仅是听了,可能有思想的触动,但缺少实际行动,只听不做。认识事物的道理很容易,你也觉得浅显易懂自己能够做到,实际上又往往做不到。
无论什么事情,无论什么道理,用来夸夸其谈,用来装点门面,这样的知,懂再多也没用。知而不行,都只是未知。只有真真切切去理解,踏踏实实地去践行,这些大道理,才能化为我们生命的养料。
4、很多简单的道理,也许需要我们花一生的时间去理解去佐证。
小学时候学写武侯的“侯”,会经常写成时候的“候”,纠正这一个错别字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何况我们的一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从小就读的诗句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去理解去珍惜时间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需要我们经历很多诱惑和挫折,才会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厚德载物,短短四个字做人做事真理,却需要我们用一生去理解去践行;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他人,我们和他人的关系需要我们用一生去佐证;幸福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状态,幸福的真谛则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感悟去探索。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用一生去悟一个道理,懂得一个道理也能过好一生。人生充满未知坎坷,想要过好这一生需要我们亲自的不断的去体验,去挫折, 去探索。
■ 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不断学习,在知上下功夫
思想是指导个人行为的底层逻辑,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行动是他的思想水平的反应。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是因为无知、偏见、固执、狭隘造成的,很多人把性格寄予星座,努力交给鸡汤,情绪归于水逆,运势托付锦鲤,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学习了很多”,“懂得许多道理”,但实际上,我们可能“什么都懂,但又没有什么是真懂”。
碎片化的学习和碎片化的粗浅印象,距离真正的“知”差得很远。所以,不要任由自己被动接受这些庞杂的信息,主动出击,对信息的渠道和内容作出过滤,关注那些对自我成长和思维提升有用的信息。
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在知上下功夫,提升认知能力,完善价值观,提升自己对事物的洞察力。我们还要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我们要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认知,才能指导行为。
2、将认知调整为人生价值观
有了正确的认知,我们就必须把这些认知转变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使其和行为统一起来。
人人都知道要孝敬父母,但是工作忙,应酬忙,抽不出时间去孝顺。道理我都懂,但是做不到。错了,是你压根就没懂孝顺父母的道理,也没有以此作为价值观,如果真的懂了,就会真的体恤爱惜父母,就会自然而然地行动,而不是把时间分配给了事业、应酬。
人人都知道助人为乐是美德,在街上看见老人摔倒,有的人不需要思考,直接就上去扶起老人或给予帮助,不会去思考去帮助他会不会有什么麻烦, 有的人则不管不顾, 价值观所导致的行动过程则会完全不同。
知行合一不仅是方法论,更是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我们每个人的选择和人生,所以请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将变成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将变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将变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将决定你的命运。
2、拥有反省思维,正视自己的问题
生而为人,我们不能只是活着,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到底如何过好眼前的生活,如何过好这一生,我们需要过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
我们在长久的生活和工作中,一定会形成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动反应。想要真正的改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而反思和静思是最好的改变方式。
我们认识自己是通过他人反馈和自我反省,别人反馈我们的问题时,我们要重视,要去调整,行有不得反求诸已,遇到问题要先学会反省自己,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镜子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主动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而快速调整行为。一个人的真正成长,都是从自我反思开始的。如果我们遇到问题就把错误都归咎在他人身上,那你遇到的问题和困扰永远也无法从本质上解决。
世界越是兵荒马乱,我们就越容易迷失自我,周遭越是纷繁复杂,内心就越茫然孤独,我们佛是一座成长中的“孤岛”,总希望通过与他人与世界的连接,去寻找生活的乐趣,去发现更真实的自己,可是当生活被切割的只剩边角时间,我们就需要去静下来去沉思,为什么我们不能看到事物背后的规律,是因为我们心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原则性的东西反而忘到脑后了,而静思冥想能够清空我们的纷繁思绪,重新让重要的东西浮出水面。
3、不断实践,在行上见成效
要想过好这一生,贵在“知行合一”。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却很少有人真正做到。
“知”是学习掌握,“行”是应用实践,“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要将知内化于心,就要体会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并把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指导,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必须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知行合一,需要在事上磨练。就像一把兵刃,要在磨刀石上磨练才能锋利一样。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通过一件件具体事情,来磨砺自己的心性。在实践中求知,不断深入认知自己,修正身心,突破自身习障,知善立行,知恶立改。
知行合一,需要即知即行。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道了就要去行,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想要成就任何一件事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都要付诸行动。知与行不可割裂,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从行产生知,从知再回到行,以知促行,以行促知,行中求知,以知正行,不断致知,知行统一。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得到功成。人生路上充满着坎坷,只有不断学习,在知上下功夫,不断实践,在行上见成效,言行保持一致,即知即行,知行合一,从生活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真知明理,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才能过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