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发布了一则招聘信息:年满94岁,勤恳善良的理发匠。爷爷在考虑了五天之后,就在睡梦中悄悄地去应聘了,正值2023年2月24日晚。
前几天,我回去看了爷爷最后一眼,心里也不留遗憾。我在床头喊他:“阿公,阿公,我是阿妮吖,回来看看您了。”他仿佛听到了,用微弱地声音回应我:回来好,回来好。那天下午,他已经无法进食了!爷爷的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眼睛用力地和我对视一下,又合上去了。用眼神告诉我,他时间到了,像是在和我告别。
妈妈说,爷爷临走前,大姑丈安抚他的脸和手脚,见了他的大女婿之后,便像往常一样,打着呼噜睡觉。随着脉搏的越发急促,妈妈也知道差不多了,便叫爸爸他们打理好老祖宅,家人给爷爷穿寿衣时,后背仍有余温,走的时候很安详。
我想这便是老人最好的方式了吧,自然老去,没有病痛,孩子们都在身旁。我想爷爷也是有福气之人,儿孙满堂,也都孝顺。对爷爷的记忆,没有很完整的片段,小时候不记事,长大了常年在外。他的故事,还是小时候听奶奶说的。
奶奶说过,爷爷也是个苦命人。7.8岁便失去父亲,母亲带弟弟改嫁后,便成了孤儿。在他小时候,上山遇过老虎,也给日本鬼子抓去,割马草,干活,最后是逃跑出来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个小男孩也不知哪来的勇气,想方设法求生。奶奶也是被村里人领养的,经别人介绍,和爷爷结婚时只有一个锅,啥也没有,就连温饱都是个问题。现在想起来,真是遗憾没有从爷爷的口中记录更多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一定是历经艰辛,才有后来温暖的大家庭吧。
作为他的子孙,永远不会忘记爷爷有两把工具,一把是锄头,一把是剪刀。锄头,是他作为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剪刀,是他作为谋生的工具,对生活的执著。
一把锄头,是他对土地爱得深沉。还没建新房子前,老宅后面是个大果园,里面有各种果树以及很大空地,用来种当季的番薯或者花生。一年365天,除了身体不适或者下雨天,他几乎每天都会扛着锄头,去果园活动。那把老锄头,就像他的朋友一样,陪他渡过每个春夏秋冬。待他迟暮之年,仍然会拿着锄头在庭前种菜,有时也会自言自语说自己老了没用,感觉拿不动锄头,就对不起那片土地。
“食得落,消得去,凡事埋复杂”是他老人家常说的话,他劳作回来,能干两碗饭呢!爷爷有个强迫症,要是吃饭时,是吃冷饭剩菜,或者给他拿的筷子一长一短,他一定会很生气!小时候总把碗舔得很干净,不留一粒米饭,因为很怕我们的“大声公”。他出生在那个饥荒的年代,见不得我们浪费粮食。虽说爷爷说话很大声,但从未打骂过我们几个,还会很大方的拿几毛一块给我去村里买雪条。还有…许多想不起的事,我想,我的童年,是快乐而温暖的。
爷爷的另一把工具,是剪刀。说来也是神奇,到现在我都没问过奶奶,爷爷是几岁开始学习给别人理头发,学了一门手艺,养活一大家子!高中时,爷爷跟我说过,他在隔壁村,给人剪头发,一剪就是50多年!半辈子啊,可以经历几代人了。
依稀记得,爷爷每天早上在家里给需要的人理完发,赶在10点前走路去东山村直落。下午6点前,走路回来,如果手里提着鱼,那说明当天他业绩不错呢,晚上吃完饭,仍然有人等他剪头发。我同学说,祖印公是他们村的“红人”,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大名,村里的人都敬重他!爷爷平时不爱笑,但见到小孩来找他理发,都会调侃小屁孩:“快报上你爸的名字,不说大名不给剪头发。” 爷爷的手艺活也是相当可以的,许多老辈人都习惯从别的村来找他剪头发。或者哪个村有人去世,就有人专门请他去当一天的理发匠,那天的收益也是颇多,就算站一天很累,爷爷心情也是很愉悦,给奶奶的家用也会多一些,因为平时爷爷就是个抠老头(为了养活一大家子,精打细算)。
爷爷最后一次给奶奶剪头发,应该是去年奶奶病倒后,他们见证了爱情最好的模样。然而,老伴的离去,奶奶应该是最伤心的那个人吧,再也没有人大声地叫奶奶:“猪母快”(听说奶奶小时候做事情很快,于是她的妈妈给她取名叫:陈快),爷爷就是叫她:猪母!猪母!听来也是对老伴的一种溺爱呢!他们相互温暖彼此,真好。
爷爷的辞世,让我想起《第七天》,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不知道爷爷的灵魂能否找到他的父母呢?希望在另一个世界,能和他的父母相聚,重新做个快乐的孩子吧!
一把锄头,当了一辈子的农民;一把剪刀,当了半辈子的理发匠。爷爷的一生,酸甜苦辣,勤勤恳恳,画上完美的句号!在我们心里,他并没有离开.....
用这样的方式记录,是因为您和我们同在…
阿公,您想我们时,就来梦里找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