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后山,每一座后山,都有一个亭。
我常独去后山。
后山,实际上就是办公楼后面的橛山,土沃,坡缓,满眼都是疯长的野草和灌木,偶有成群的麻雀,呼啦啦的起落、盘旋。后山,也许只有自己才这样叫吧,虽一楼之隔,却罕有人至。
从办公楼后面拾阶而上,是一条青石板铺就得小路,曲径婉转,石板缝隙里不时的窜出一簇簇张牙舞爪的茅草,大有我的地盘我做主之势。踩着日渐松动的石板路,突然想起一句话,人类侵占大自然的,最终都要被大自然一一夺回。两侧不知名的灌木和野草,更是长得熙熙攘攘,比肩接踵,也有热情的枝叶从两侧伸在路中间,交头接耳。每次踏上后山,野草、灌木特有的清香味便沁入心脾,深深的吸上一口,仿佛又嗅到老家庄稼地的味道,那时忙于耕作的爷娘,头发是黒黑的,腰板是直直的,眼睛是明亮的,阳光是暖暖的。沿路走不远,路径中间有一段是回廊,石制构建,雕有云纹,颇有一种雅致。穿过回廊,右转,路的尽头是一座茅草亭。
茅草亭属于亭子的一种(根据材质分木、石、砖、茅草、竹、铜、撮角)。亭子梁柱都是用粗厚的原木稍事加工搭建而成,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茅草,粗狂,朴素,简洁,自有一派山野情趣和天然去雕饰的古朴。都说岁月不饶人,可岁月不饶的岂止仅仅是人,梁柱上,龟裂纵横的都是岁月的划痕,上覆茅草也被划得凌乱不堪,或垂,或立,或横,或落。其中,不时有鸟儿成双结对,呼朋唤友,飞出飞入。橛山主峰险峻突兀,矗立眼前。
独坐亭下,远处夕阳偎在山边,霞光温润而又明亮,白月、金星已高高升起挂在天空,耳畔传来倦鸟归巢的鸣叫,空气中氤氲着草木的清香,微风习习,茎叶曼舞,安静,祥和,银碗盛雪,身心皆空,仿佛融入了这里的一草一木,自己就是那一纤茎、一片叶,与天地同呼吸,与星宙共频振……
不知何时,暮色如水,缓缓流淌,终归沉寂。这山,亭,野草,天空和自己一同没入深色的无声之中。这里没有点头哈腰唯命是从,无须带着面具言不由衷,什么都可以想,想的纵横驰骋,信马由缰;也可什么都不想,身心消融,化作千千万万,随风潜入夜,成为一株优雅的野草,一只飞舞的萤火虫,一片飘摇的树叶,一颗落寞的石子,一缕回旋的清风……
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曾提出了“天人合一”,这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是是一种生存状态,顺天而为,秉性而行。多些自然,率真和性情。少些世故,做作,和浮华。
一位外国科学家也曾诗意的描述了我们所处世界的本质,“我们犁的土都是星辰,随风四处飘散,而在一杯水中,我们饮下了整个宇宙”。所以,从本质上说,我们周围所有的一切都是由原子,质子,量子组成的。我们与一株草,一棵树,一片云,一个星球,从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多了欲望,多了自私,多了勾心斗角。
访草木以素心,临山亭以静对。
在后山,可以沉淀浮躁的心;在茅亭,可以重新找寻回失落的自己。
别走的太急太快,我们需要坐下来,等等落在后面的灵魂。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后山,山上都有一个亭,但我们却很少去走走,去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