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家乡美食
六零后的我,如影随形的饥饿和因食物匮乏而引起的营养不良,伴我度过了童年。
春天的毛草芽,刚长出的蔷薇嫩枝,夏天河里捞的鸡头(芡实),莲蓬头,秋天的菱角都是我们那一代人纯天然的可比克,不过于这些相比冬日的红薯食品并不逊色。
加工最简单的红薯食品是,冬天的早晨放学后,寒风冻的你搓手跺脚,一回到家灶台上放着,母亲刚从锅里捞出的半熟的红薯轱辘子,连皮咬一口既脆又甜,一碗下肚压了饿又暖了胃。
用红薯加工成粉面子需要好几道工序,煎粉面子馍就不太复杂,打粉面子调成不稀不稠的糊,放上葱花,把锅烧热,放上油条润一润,把调好的糊做入适量的两三勺均匀摊开,翻上两三次,煎馍就成了,那软那糯那香,包你吃上两三锅子都吃不够,不过那年月也只有二月二特殊的日子或者家里来了客人时,才能吃到。
最盼的是下粉条,等到夜半就等师傅最后一瓢粉的瓢底子,目不转睛地看着师傅把瓢底挖出来,动作很快地把粉块拉成牛舌头状的粉片,旋即放在锅里煮,等它自己浮上来,捞出埋在灶火里两分钟,你吃过超市里码棉花糖吧,于这被烧得灰不溜秋的粉布唧相比,口感可差远了,你歪着头咬一口得把它拉长寸许,随着它被你拉扯的韧劲咬下去,那软那糯那爽爽的清香和那被火烤出的红竽粉特有的糊味,哪是那超市里卖的棉花糖能比得上的,不过有四十多年都没吃过了。
你若没事,有一道菜你可以做,买上猪蹄和猪肉皮,根据火的大小煮上一个小时左右,把猪蹄捞出来,汤用少量的红竽粉勾芡,把没煮烂的肉皮,生姜,青红椒切成细丝,葱切成葱花,一同放进锅里,打个鸡蛋花,搅一搅停火,盛到盆里放凉了,这不红薯猪蹄冻就做好了,切片或切条,放上芝麻油、蒜泥,醋一拌,软软的,凉凉的,入口即化,可称得上凉菜中的上品。
老家用红薯加工的食品多着呢,蒸粉丝,炒粉丝,炸粉丝,炸薯糕,猴爬杆,粉丝火锅,酸辣粉
别贫嘴了,老婆说抽空给你做一桌全家团园红薯宴,少不了要做一样你没有提到的,老人最爱吃的红薯丸子。
是哦,我老婆啥时候都没忘记孝顺老人是第一位的,让我这个对红薯食品情有独钟的吃货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