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
一钟南山
深夜就忍不住把《白色记事薄》读完了,从开始读序言的那一刻,你就能感受到这本书带给你的震撼!
看的时候心情有点难受,是边哭边看完的这本书
,心里总觉得堵着慌。
因为自己也是护士,从而对这本书更多了一份深刻的理解感,以及对生命,对人性深深的敬畏感。
之前在科室,我的一位老师对我说:“在医院待久了,生离死别见多了,泪腺就不会那么发达了。”
可事实是,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工作的那一年,某一天的早班,刚到科室就马上抢救一位突发心肌梗死的患者,最后因为没抢救回来,去世了。
他才四十多岁,他就这样走了,留下他无助伤心的妻女,无依无靠,他的妻女只能麻烦医院太平间的师傅准备寿衣以及后事,看到他的妻女在病床前失声痛哭,最后我在给患者拔管,给他堵塞通道,清理尸体的时候,我也忍不住为患者的离世而哭了。
还有无数个在病房忙碌的日子里,我也会因半夜突然去世的老奶奶难过,也为交不起费用的病人而流过泪。
人们也常说,医生和护士在医院待久了就会变得冷漠,因为他们不能轻易动感情,不然太累了。实则不然,很多时候,只是他们学会了把情绪放在了心底。
而这本书吸引我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题材,并且也让我想起在医院工作的经历,深有感触。
《白色记事簿》是讲述了9名奋战在一线工作的医护工作人员,他们并没有使用多么华丽的辞藻,他们以真诚的笔触,把15位患者的真实故事,用文字表述出来。
给读者呈现了最真实医院的日常,给读者呈现出一幕幕人间悲欢离合,也让读者更近距离感受了生死场。
这里有击穿每一个人的故事,但没有那句“本故事纯属虚构”。
医院像一面镜子,照尽世间的人情冷暖,缩影着众生的疾苦。
医院,是在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人间最极致的悲欢离合,人性的善恶与世情冷暖,还有最艰难的选择,随时都在上演。在医院里,这些也总是被演得淋漓尽致!
医院这个每天都在上演着生死离别的地方,每天又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呢?又有什么样的故事,曾让你唏嘘不已呢?
而在这本书里,会让我们看到胰腺癌,渐冻症,无性细胞瘤等罕见病症,这些疾病又是如何一点点夺走人们的生命。
我们也会从书里,对乙肝,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等常见病症有进一步新的了解。
还有那个得了胰腺癌,明知必死的爷爷,一直以来,都是笑对人生,面对他的妻儿时,爷爷也从来没有流露出一丝悲伤与哀怨。
在护士和爷爷坐在医院凉亭的时候,护士细心一句一句地,跟他交代最后病程发展的有关细节时,看到这里,不禁让人泪目啊!
其实,每一个人都跟护士一样,都是打心底盼望爷爷能“舒服地离开这人世间”。
即便爷爷患绝症,但是他依旧也用尽全力,全力以赴,努力活好每一天啊!
还有一位口腔科大夫,对上千张脸动过手术。然而,那次他为一个患艾滋病的男孩做了整形手术。
那个男孩,明知道做了手术会加速死亡,却依然坚持要躺在手术台上。
那也只是因为他希望,在他离开人世时,自己能好看一些罢了。他一点都不后悔做手术,最后能漂漂亮亮地离开 ,他已经很开心。
还有一位泌尿科医生,某一天他接待了一个男孩,男孩需要一颗健康的肾脏才能存活,最后是母亲躲起来,将自己的肾脏移植到男孩体内,自己也在手术后死去。
他的母亲生前跟父亲商量好,不能告诉儿子,所以父亲一直跟儿子说,妈妈为了还债,跟其他人跑了。
男孩至今仍带着三颗肾脏,健康地活着,他也继续追寻母亲突然消失的下落。
虽然大家都瞒着他,但是,我觉得,他一定能感受到他母亲对他的拳拳之爱。
很多时候,我多希望,这世间有轮回呀!
还有在“被冻住的人生”,这篇故事里,一位奶奶多年前送走了自己渐冻症的丈夫,之后是自己的两个儿子。
然而这次住院的人,是她的孙子。最后她的孙子还是离开了。
奶奶说,她完成了任务。
从今以后,她在外面忙,再也不用回头看,没有人在等她。
往后,望奶奶能过得好一点,希望岁月能善待这位老人。
还有书里有一段描写“虫女孩的冒险冬天”,关于6岁的小女孩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重症肺炎。
其中书里是这样描述的:
孩子得了白血病,家长们的选择也会不一样。
有的会延迟要二胎的计划,把主要精力放在患病的孩子上,还有一些会再生一个。
其实跟成人相比,儿童患白血病的治疗成功率更高。孩子的生命力比大人强,只要闯过治疗的关,之后会恢复得非常好。但很多时候,家长放弃得过早了。
还有在精神病病房复习高考的“笼中鸟”,十八岁才发现自己染色体是xy 真正完成自己成人礼的女孩!
还有,一个小男孩,他一直在说奥特曼!
他说 “你知道吗?迪迦是最没用的奥特曼”
在后来,做检查的他哭了,后面大家就开玩笑对他说:“今天你是迪迦奥特曼”
那个陪他聊天的护士下班 之前,也会去和他说再见。
其实啊,医护工作人员们,会记住每个病患的名字。
会记得他们每天的病情变化,会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重要的注意事项,也都是希望每个病患治疗都可以顺顺利利,都能康复出院。
不过,医护工作人员也是我们大多数人中的普通人,也会因为病人的治疗不顺利,也会因为病人的离世,而真的感到很难过啊。
那些平常人眼中极为重要的生老病死,却也是他们日复一日面对的日常啊!
在书里,你也会看到,也有不愿捐献完全配型骨髓,而让患骨髓纤维化的姐姐错过移植时机,最终走向死亡的亲兄弟!
还有,在书中,你也能看到医护工作人员最真实的一面。
其实,他们不是包治百病的神,他们也是是一个有情绪,会疲惫,会恐惧,偶尔也会束手无策甚至犯错误的普通人。
他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旦逝去,就无法重来的!所以他们工作会更为谨慎!
他们不是神,跟我们普通人一样,也会害怕失败,但是,如果失败了,也是会比多数人更难承受失败的后果。
合上书之后,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复。这本书简直是直击心灵!
人生百态,世事无常。有的人留了下来,而有的人永远离开了。
《白色记事簿》,也是记载了一部分医护和患者的故事。
书中不同的故事,都能给我带来不同的感触,其实,医生和护士始终都拥有一颗柔软细腻的心。
表面上,面对患者,不能倾注自己太多的感情。
可是,在患者面前,在患者最需要的时候,又给患者和家属们带去无数次希望,感动和帮助。
读这类题材的书啊,我们可以在生死之间找到答案,比起情绪催生的眼泪来的更加宝贵。
这世事无常,奋斗一生,但究其根本,“生死之外无大事”。
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值得被善待和珍惜,保重身体。而不是要等到生病的时候才后悔!
不管有多忙啊,都要记得好好吃饭,尽量别熬夜,身体大于一切!
这是对我自己说,也是对你说。
写在最后:
分享我很喜欢书里的这些句话:
1.医生们的笔触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解剖自己的所见所闻,生死爱恨,祈祷纠纷。
2.那些悲情的故事只不过是发生在医院里,而能给人带来继续生存之勇气的故事,只能发生在医院里。
3.生命只能朝着一个方向流逝。没有如果,也不能重来。
4.除了失去亲人的打击,一场复杂的手术或漫长的治疗造成的债台高筑,同时会摧毁一个家庭。
5.金钱、生命、责任···在这些纠缠之外,医院的日常里,还有许多人的意志和选择。
这本书像一把手术刀,解剖开生死、爱恨、祈祷、纠纷,让你看见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我的想法是,既然最多只能活一年,好好活着就可以了。
他却说:“既然只能活一年,就要死而无憾。”
——《白色记事簿》
推荐阅读指数:
适合人群: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