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之战,在我国史书上一般称之为壬辰倭乱,第二次称为丁酉再乱。当初看这一段的时候年纪较小,而本身小学时看的那些书带有一定科普性质记载并不详细。而在之后接触这段历史却是因为稍长之后接触到了日本战国,在日本把这场战争称之为文禄庆长之役。毋庸置疑,这是一场对当今东亚最主要三国中日韩(朝鲜)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战争,最近看到有人在写这段时间的故事,就想尝着自己能不能写写玩玩。
而要讲这段历史就离不开朝鲜,相比于其它国家,朝鲜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比较特殊的地位,环顾四周,跟它经历比较相像的可能就是越南了。它是中国的千年属国,自汉武帝灭卫氏朝鲜置汉四郡开始,就进入了中原王朝的天然统治势力范围。后来由于中原王朝的式微,中央朝廷渐渐失去了对半岛的掌控。在我国的东北少数民族扶余人建立的高勾丽政权乘机进入了半岛,并成为了东北最为强大的地方割据政权。直到唐高宗时期,大唐与新罗联合灭了高句丽并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而在之后的唐罗战争中,唐军大败新罗,新罗王表示正式臣服。顺便一提正是在唐高宗时期唐军应新罗之请,在白江口打败了日本与百济联军,这也是中日千年来第一战,自此以后日本开始学习唐朝进行改革并派遣学生到大唐学习。到了唐玄宗时期,大唐正式把大同江以南土地赐封给新罗,而大同江也成为了很长一段时间中朝界河。后来新罗内乱分裂出了后百济和泰封,朝鲜称后三国时代,之后王建灭泰封建后高丽国后并最终统一了原新罗国。到明朝洪武年间,李成桂自立求大明册封,于是乎,朱元璋改高丽国号为朝鲜,朝鲜也成为了大明的蕃属。
如同白江口之战一样,壬辰之战,大明应朝鲜之邀入朝迎击倭寇。巧合的是在后来的历史中十九世纪的甲午战争,大清因为同样的原因与日作战,这才有了后来屈辱的《甲午条约》。而到了二十世纪,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只不过对手换成了以美国人为首的联合国军。
但壬辰之战又有些不同的地方,不同于甲午战争有着明确的结论,日本完全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在日方,朝方,中方各自的史书上都记载着自己才是战争的胜利者。而历史的真相告诉我们,在明朝,南方有着播州杨应龙的叛乱,北方,努尔哈赤趁机崛起,他的后代在不到五十年后后取得了中原政权。在朝鲜,曾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光海君在不到二十年被其侄子反正。在日本,由于丰臣秀吉之死,日方选择了撤军,这次战争使丰臣家统治根基发生了动摇,以加藤,福岛为首的武将派和石田三成为首的文官派矛盾加剧,并在之后的关原合战取得了胜利,从而取代了丰臣家成为了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所以,该如何评价这场战争?这场战争的真正赢家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