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红楼梦》。
我想世人对《红楼梦》其实有太多的误解,误会它难懂、难以理解,或者觉得离我们这个时代太过遥远。其实,只要你能识字、有耐心,是完完全全可以读懂的;最难得的是,只要你能读进去,就能感受到“红学”的非凡魅力…
讲真,我们首先就应该改变对贾宝玉的固有印象。这个14、5岁的小男孩,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没有被特权培养出威严和暴虐,而是一味的体恤周遭的女性,对小姐和丫头、甚至不怎么认识的下等丫头都极尽同情之心,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我真不知道他到底是从将来的哪个时代穿越过去的,因为他太温暖、太博爱、太柔软,实在是太不像儒家传统文化教化出来的那类人。但是你千万不要误解,以为他的博爱就是滥情。其实,他对所有年轻女性的关爱只是一种平等之爱,是没有任何淫思邪念的(对比贾珍、贾琏、贾蓉等人你就知道)怜爱。那他对黛玉呢?那就是真爱、痴爱、知己之爱、忘我之爱。
比如第33回宝玉挨打,黛玉眼睛都哭肿了,宝玉却哄她说: 你大老远跑来干吗?你这跑来跑去的,万一中了暑可怎生是好?我虽然被打,但是一点都不疼,我这个样子只是做戏来哄别人的,你可千万别当真——你何曾见过一个人挨打却不痛的?明明痛得要死要活反倒叫别人不要担心,这是什么?这特么就是狗粮啊!成吨的狗粮啊!
再比如第45回,黛玉生病,宝玉不放心,一天之中多次去探望,即便是下着雨的晚上,穿了斗笠也要去看,见面就问:“今儿好些? 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又是狗粮!
还有那些只对黛玉说过的只言片语,比如第19回,对林黛玉说“我的五脏都碎了,你还只是哭”,第32回说“你放心”,第91回说“虽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看宝玉讲情话你就知道,感情里最先认输的往往就是认真的那个。因为在乎对方,所以宁愿自己承担一切,哪怕自己本身并没错…
这么可爱的人,在今天这个社会都十分罕见,应该算是一枚货真价实的暖男。甚至我认为,并不能把他的行为等同于今天的“lady first”这类对男性的礼仪要求。因为宝玉的所作所为都是发自内心的(他几乎不需要讨好任何人——除了他爹,也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后者主要是一种客观的社会要求、舆论风气,多多少少带有一些作秀的成分在里面。当然,希求所有男性都像宝玉一样也是不现实的,只因在意外界的眼光而尊重女性也并不算太糟糕。
毫无疑问,宝玉是曹公费尽心血塑造的新人。从他身上,深见曹公对整个社会只顾封建礼教而漠视人性的深刻反思。越深入了解《红楼梦》,越能体会曹公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