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于升学考试的事,累的跟陀螺似的,头晕脑胀,还患得患失似神经焦虑,在好友建议下,决定看场电影,放松调节下状态,再战。
看什么呢?度娘一搜索,《摔跤吧,爸爸》宣传海报很吸引我,决定提前半小时网上买票,可选座位的时候才发现,只有我一个人,脑海中浮现:偌大的放映厅,灰暗不明的灯光,一个弱弱的女子,一杯冰镇可乐,一桶爆米花,无所偎依。突然感觉我看的不是略带喜感的电影,像是看《贞子》类恐怖片似的,到底是看《摔跤吧,爸爸》还是《银河护卫队》呢,想想《平民窟的百万富翁》、《三傻大闹宝莱坞》,想想主角是“印度版刘德华”……有期待又有颜,一瞬间,无比坚定,理由却与看的电影内容毫无关联。如同与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印象,大多数人停留在颜值上,凭颜值高低“一票制”决定是否深入交往。因为这比探究轻松的多,不耗时、不费力 。
进入放映厅,电影刚开始时,又三三两两进来几对小情侣,突然内心恐惧感顿消,一手一口爆米花,砸吧作响,嘴角上扬。看的过程中有笑点,更有泪点,对于像我这类极易被周遭环境影响的情感动物,随着剧情深入,泪点更是多于笑点,有好几次用理理刘海的假动作掩饰抹泪,想想最近被感动还是余华的《活着》,感觉自己像情感节目里的演员,书中或剧中某个情节,让我想起现实生活中某人和事,一击即中内心柔软处,特别感慨又不可名状,只能任泪自由洒落。
电影情节:在印度体育大学回到家的吉塔,大声质疑他父亲摔跤招数,说他的招式已过时,惹怒的父亲,愤然脱下外套和大女儿一决高下,誓要证明自己。在吉塔一次次把父亲摔倒,摁在地上让父亲动弹不得,那架势是让父亲求饶认输,已不再意气风发的父亲被摁在地,面部肌肉紧绷着,似在努力挣扎,却终究敌不过无情的年龄带来差距,那是杜甫“南村孩童欺我老无力”的无奈、落寞。想想无数次和父亲剑拔弩张的时刻,横眉,直指,理直气壮数落他的out,眼前浮现他低着头,默默走向房间的画面。那落寞神情、微弓的背让我无法忘怀,我的无理无知如同被放在放大镜下般,让我羞愧难当………有时候,经历生活的磨炼,总认为自己看事情足够准,但生活的真相远比你的认知深刻,幡然醒悟间,葡萄成熟时。
一部好的电影不能简单站在道德制高点争得口沫飞溅,它不是辩题,它能够唤起情感共鸣,让我们进行自我认识、修复就好,走出影院,重整出发,可好,我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