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以正①治国,以奇②用兵,以无事取天下③。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④:天下多忌讳⑤,而民弥贫;人⑥多利器⑦,国家滋昏;人多伎巧⑧,奇物⑨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⑩;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文
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不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
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
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注释
1、正:此处指无为、清静之道。
2、奇:奇巧、诡秘。
3、取天下:治理天下。
4、以此:此,指下面一段文字。以此即以下面这段话为根据。
5、忌讳:禁忌、避讳。
6、人:一本作“民”,一本作“朝”。
7、利器:锐利的武器。
8、人多伎巧:伎巧,指技巧,智巧。此句意为人们的伎巧很多。
9、奇物:邪事、奇事。
10、我无为,而民自化:自化,自我化育。我无为而人民就自然顺化了。
个人感悟
这一章是谈治国的道理。
就是“以正治国”,就是用“正”的原则治国。“正”的原则是什么?
“正”就是正道,就是无为、清静之道。就是诚,不用聪明的聪明,不用办法的办法,不玩手段的手段。
这正是老子思想的内涵:无为而治,我理解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不做,而是做该做的份内之事,不做奸诈之事。
“天下多忌讳”、“民多利器”,就是用了太多的办法,玩了太多的手段;“人多知”,就是用了太多的聪明,结果,过多的忌讳、过多的利器、过多的智谋,反而让国家偏离了正道,百姓贫穷、国家昏暗、天下奇邪之事增多。
反之,以正治国,天下就太平了,就是人们所向往的和谐社会。
那么怎样能够做到“以正治国”?关键在于统治者。
首先,统治者做到“自富、自化、自正、自朴”,即“四自”。
作为统治者做到“无事、无为、好静、无欲”,那么社会就和谐了。
这里的“无欲”,并非指没有欲望,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无欲。
一是指“不见可欲”,让百姓不知道统治者的欲望,换句话说,就是不要成为众人环绕的中心,不要让统治者的喜好干扰了正常生产生活。
二是指“去甚去大去奢”,去除过大、过份、过于奢侈的欲望。也就是没有贪欲。
三是指不要打着“公平”、“正义”或“治国”等旗号来实现统治者自己的私欲与理想,如扩张国土、垂名青史等。圣人无恒心,以百姓心为心。
其次做到“以奇用兵”,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达到打击敌人结束战争的目的。
“以奇用兵”的最终目的,是用武力保护“以正治国”,让“以正治国”的目标“自化、自富、自正、自朴”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