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写作,在我的印象中,主要是一段写日记的经历。不过大多只能算流水账,虽然后来加进反思内容,记录面对尴尬和困境时,自己的反应和处理措施,以及思考自认为正确的应对办法,可能觉得能力提升不大,加上自己的惰性,最后也无疾而终。
会写作的人,在我看来,要么具有天赋,比如《且听风吟》的作者村上春树,因棒球击打的声音开始写作,他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要么从小深受家庭影响,读了很多书,奠定了深厚的学养,厚积薄发,比如我喜欢的当代著名作家王安忆。
常常看到别人、甚至身边的朋友,写出思维严谨、文字精炼的文章,除了羡慕嫉妒,竟然没有对自己的恨,好像写作和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也许在我的潜意识里,清醒而固执地认为,自己没有这个天赋和能力,也没有依靠写作获得财富,或什么其他意外惊喜的想法,觉得自己的生活完全不需要。
心中虽没有星辰大海,只是不想虚度此生。相对单一的工作之余,我把时间都拿来阅读和听讲座,很努力地提升自己。但过了很久,我发现自己学过很多东西,可是没过多久,就忘记的差不多了,更谈不上运用。这个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你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名言。是的,自己陷入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当中。我突然意识到:努力的方法本身比努力更加重要。
每次阅读一本书或者学习一项新内容,都需要思考和复述,如果不对这些动作进行记录和下一步的反刍,那么所学过的知识就仅仅只是一个知识,甚至只是一个信息,不能内化成我们想要的能力。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摘录,记录思考内容,甚至撰写心得体会,这让我想到了写作。
而且,在一些特殊的日子,情感容易泛滥。对亲人的思念和感恩,生活中那些快乐时光的留恋,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思考,以及很多内心柔软脆弱感动的那一刻……如果我没有能力,用自己的文字来承载,那么,本来可以成为永恒的一种美好情感,让祂变成了瞬间和刹那,那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无奈和感伤的事情吗?
这些,都是我参加写作训练营的初衷。
公众号偶遇弘丹(自行搜索),让我更加坚定。当你准备好时,老天爷会把你想要的礼物送到你面前。对我而言,就是最好的印证。
21天必定短暂,希望自己能学会一些必备的写作技能。如何构思、布局;如何收集写作素材,以及如何调用这些素材;还有,如何组织语言,如何让自己的语言更加简练、自然和恰当,甚至能优雅的表达自己的内心和情感,这些都是我想要的。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一个是十年之前,其次就是现在。有再多的想法,没有行动,永远都只是想法,立刻行动,永远是最重要的一步。我是一个信奉少即是多、慢即是快的人,认为人生精力有限,应该将有限的时光投入在喜欢的领域和核心的环节。而写作,至少是一个核心环节,这应该是一件陪我终身的事情,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