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张跟我诉苦:我平时觉得跟同事们聊天总是聊不起来,三言两语就没话可聊了。那天一位同事跟我抱怨说:压力太大,每天除了紧张忙碌的工作之外,下了班要去看看年事已高的老人,回到家又要给孩子做饭、辅导作业、收拾家务,每天像个陀螺一样忙到停不下来。我听完她的抱怨建议她:你应该学学时间管理,把你的时间高效管理利用起来,效率高点,就不至于这么忙碌了。可是同事听完只是面无表情的回复了我一句“嗯,我学学”,然后就走开了。我知道我肯定又说的不是别人想听的。我怎么才能像你一样善解人意,让别人愿意跟我敞开心扉的聊天呢?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像我的朋友小张一样的困惑呢?你是不是也希望自己能够在与别人交谈中敏锐的察觉到对方的情绪和言外之意,能够通过很好的回应来让对方觉得你很理解他,从而让对方更愿意跟你袒露真心呢?
如果你是一位老师,当学生跟你聊天时,你能很快捕捉到学生谈话背后的负面情绪,是不是就能及时帮助学生将影响学习的坏情绪消灭于萌芽之中?
如果你是一位管理者,当下属跟你聊天时,你能敏锐的发现对方言语背后想要表达的情绪,并能对对方的情绪给予共情和回应,是不是就能听到团队中更多真实的声音呢?
如果你是一位销售人员,当你和客户聊天时,能敏锐的捕捉到客户谈话背后对产品和公司的态度,是不是能够更好地把握客户需求和维系客户的重点呢?
其实这样敏锐的对对方聊天背后的情绪进行捕捉和回应的能力就是共情能力,而共情能力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习得的。心理咨询师们都非常喜欢的一本关于共情技能和关系技能修炼的书《情绪聚焦疗法的刻意练习》中,就非常专业细致的给出了共情能力修炼的实操练习。这本书的三位作者(美)朗达·N. 戈德曼 、(葡)亚历山大·瓦斯、(美)托尼·罗斯莫尼尔,都是在心理治疗领域研究和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心理教授,他们将刻意练习的理论融入到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技能训练中,让心理咨询师们的心理咨询能力不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上,更能落地到心理咨询个案中。
当然,你也不用担心书中的内容是否过于专业难懂。本书中刻意练习的核心技能-共情能力,也是我们可以借鉴到日常的人际沟通中的能力。因为无论与你谈话的对方是谁,都希望你能够真正理解他的情绪和感受,理解他真实的需求。而当一个人感受到被理解,才会更愿意与对方进行深度交流,从而让双方的关系也更近一步。
三个共情小妙招,让你像心理咨询师一样“会聊天”。
妙招一:多感官自我觉察
如果你在和一个人聊天时,对方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都在向你传递出心不在焉的样子,你是不是马上失去了继续表达的欲望,想赶快结束聊天?所以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想要让对方敞开心扉,一定是让我们自己能够保持全身心专注的在倾听对方,调动我们所有的感官去感受对方话语背后的情绪感情。听起来很简单的倾听行为,却也需要我们去刻意练习。因为平时我们动用大脑思考的过多,对于身体的感受越来越不敏感。
书中说到:
“在EFT的初阶培训中,我们通常会先用两天的时间,帮助学员觉察自己感知觉的各个通道,包括用视觉通道观察喜怒哀惧羞耻厌恶六种情绪的面部表情、身体能量特征与呼吸频率的变化,用听觉通道倾听不同的声音、语调与语速所传达的情绪唤起程度,用身体通道去与来访者的内在体感共鸣。”
我提炼了更适合日常练习的三个步骤:
看脸:在与别人讲话时,多注意对方面部表情,不仅能捕捉到对方情绪的变化,也能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
听调:在听别人讲话时,有意识的听对方话语中语调的变化。是轻快的,还是低沉的,对方讲到什么内容的时候语调出现了变化?等等。
感动作:在听别人讲话时,运用全身的感官去感受对方一些行为和动作所传递出的情绪。尤其通过身体感受与看到的和听到的做对比,看看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哪个才是对方真正想表达的感受和情绪。
当我把这个方法分享给朋友小张时,他反思到:当时同事跟我抱怨她压力大的时候,我确实是心不在焉的,心里正想着中午吃什么呢。所以也没有真正关注到她当时的表情、说话的语调,还有肢体动作这些线索。我要从今天开始每天选三个聊天的场景,按这个方法去觉察,先练习一周,让我自己的感觉更灵敏一些。
一周之后,他给我打来电话,电话里就能听出他满满的成就感。他说:这个方法真好用,这一周下来我都感觉自己成了“微表情”专家了,当我打开我的眼睛、耳朵全身心倾听的时候,很容易就能捕捉到跟我聊天这个人的真实感受。我要继续修炼起来!
妙招二:共情理解回应三步法
当我们捕捉到对方话语背后的情绪的时候,该如何回应对方,才能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从而愿意继续深入交流呢?我根据书中的练习提炼了共情理解回应三步法:
第一步:语气匹配情绪
表达的语气要与对方的情绪相匹配。尤其注意不要被对方的负面情绪影响,而是保持沉稳支持性态度。
第二步:反馈焦点感受
即把对方表达的话语中最核心的感受提取出来,反馈给对方。
第三步:避免提问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不对对方的表达进行提问,也不给任何建议。
当在心理咨询中一位产后妈妈跟我说:感觉生完孩子,我就成了工具,每天就是挤奶、喂奶、喝没滋没味的汤汤水水。一家子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有点不舒服就要怪我吃错了什么东西啦,喝水少啦。我一点个人时间和空间都没有了。我怀孕前那么多衣服都穿不了了,每天洗脸都不敢照镜子,感觉自己都没法看了……
我参照共情理解的方法这样回应了她:“嗯,生宝宝让你的生活重心和节奏包括身材都发生了改变,你感觉压力很大,甚至有点不知所措。”当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的语气是柔和和充满关怀的,也没有马上去给到她任何建议。听完我的回应,这位妈妈说:如果我们的家人能像您这么理解我就好了。随后我们又进行了更深入的咨询过程。
妙招三:共情肯定式回应法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类人,无论别人聊什么,他第一反应都是直接否定别人的观点和感受,大谈自己的那套观点和道理。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和这样的人聊天,更不会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每个人在发表自己的想法时候,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和理解,这才是让聊天和关系更进一步的基础。
共情肯定与承认能够肯定并支持当事人对自己和所处环境的感知。治疗师就在当事人身边,去听、去看、去深入的从深度和强度两方面理解当事人所处的情景好坏,治疗师肯定当事人,是在传达一种感受,即“怪不得你会有这种感受,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来说……”和“在你所处的特殊情景下,这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类回应里,治疗师不是在推着当事人探索或进一步加深他们的体验,而是与当事人站在一起,以便真实地看见当事人自己和他们所处的情景,帮助当事人感到被他人感知到、看见和听见。
当面对别人的倾诉时,请努力控制想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先对对方的表达给予肯定,尤其是肯定对方的情绪和感受,会让对方感受到更好的理解,从而愿意与你继续聊下去。我总结了两个小步骤,帮助你更好的运用。
第一步:表达肯定。“是呀”“确实”“嗯”“难怪”,这样的肯定性回应第一时间让对于感受到被接纳。
第二步:回应感受。感受和提炼对方话语背后的情绪,并反馈给对方。
举个例子,帮助你更好的理解。
同事:(紧张)每次在单位要做报告的时候,我都会很紧张。
你:(共情肯定回应)是呀(表达肯定),有绩效,有要求还有领导的期待,谁在那个位置上都会有这种感觉,心理都会担心哪出问题。(回应感受)
如果文章开头提到的我的朋友小张,在面对同事的抱怨时,不是直接给建议,而是利用共情肯定式回应法给予回应:嗯,是的,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还要顾着工作,难怪你每天这么忙这么累,换成谁都会跟你一样的感觉压力很大。这样是不是对方听起来能够感受到更多的理解和心理支持呢?
以上三个共情小妙招送给你,希望能够帮助你在与人沟通时更好的回应对方,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理解和肯定,帮助你收获好人缘,成为团队里最“会聊天”的那一位。当然,好方法也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刻意练习才能变成自己的能力。所以对于这些共情技巧,就多多在日常与他人的沟通中实践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