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者
读书俨然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漫不经心却恰到好处
读初中的时候,英语老师总会带一些《读者》杂志到班上供同学们借读,在当时的我看来,老师热爱文学,酷爱读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艺女青年。我从来没有在她面前得到过些许夸奖,毕竟我是一名差生,不爱学习,成绩不好,更何况是天书一样的英语。所以关于英语,至今也是我磕磕碰碰的一个短板,不寒而栗。
幸运的是,文艺女青年教师,给班级带来的书本数量十分可观,我也从中得到了些许文字的灌输,打开了我阅读的另一个世界。在那个重学习的年代,书本也像被打了标签,也会进行优先匹配,所以我总是会在书籍比较褶皱又带有某些异味的时候接过它,然后又像裹足的小脚女人一样暗自神伤后爱不释手。
有一次,文艺女青年教师来班上收书,发现有些书本不见了踪影,有些书籍破烂的不忍直视,便破口大骂一番,扬长而去,着实让大家不知所措。
毕业那会儿,文艺女青年教师来班级收起那一摞高高的《读者》系列丛书,书本盖过她弱小的肩膀,显得十分厚重,班上的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屁颠屁颠的跑过去,拿过老师手中的书籍,淡然的迈开步伐,在转弯的那一刹那,我依稀能看见她嘴角向上的弧度。
从那以后,无论是在校,还是在去往某地的车上,亦或是经过某个不知名的报亭,我都会捎带一本《读者》,读青春哲理也好,看名家轶事也罢,或惹人生趣的漫画,读书俨然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漫不经心却恰到好处。
2、偶像
在那一刻有什么东西静静地从天空飘然落下我明白无误地接受了它
上了大学,有一次上“公文写作”课,一位年近半百的老师笑骂我“混账东西”,当然这是他的口头禅,逮谁谁倒霉,惹得同学们哗然大笑,也给我的人生落下了着实不小的话柄。究其缘由是我在课堂上看《读者》,他没给我任何答案,只说了一句“你个混账东西,净看些有的无的”,我追问,但已然没有下文。
后来,我在也没有看过《读者》,偶尔漫步街头,路过报亭的时候,会驻足,不过已然没有购买品读的兴致。转而喜欢上了正儿八经的大部头,也让我在精神食粮上遇见了喜爱的偶像——村上春树。
在大学的图书馆,我打开了他的书籍,便一发还可收拾,某些有空的晚自习我便会去与他在书中“约会”,自然是妙不可言,内心也很殷实。
村上的文字有着苦涩的幽默,压抑的调侃,知性的比喻,品读之间,往往为其新颖别致的幽默感曳出一丝微笑,这微笑随即泌出淡淡的酸楚、凄苦和悲凉。但于我而言是甜蜜的,就像裹了一层甜蜜的蜜汁,每每进入他的文字世界,内心是安宁的,嘴角是上翘的。
我爱村上,甚至立志成为一名像他一样的作家,不仅仅是他优美的字里行间,还因为他的自律和小确幸。
村上热衷铁人三项,坚持跑步,还写了一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是村上春树第一本只写自己的书,讲的是一个人怎么样通过跑步去悟道的感觉,不只是悟出一个小说家的真实,锻炼出一个小说家的身体、精神和意志,还锻炼出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境界。
在我失恋的那一段时间,我还真干起了这样的行当,上身着蓝色迷你海军衫,下身天蓝色短裤或者球裤,每天早上准时像弹簧一样起床,精神百倍,神情奕奕地在小区,奔跑了起来,不仅要跑,脑袋里也像模像样的描述一些眼见的事实,并在回家后立马开始将跑步所见、所想、所思写作出来放在公众号上,也算是开始慢慢悟道,向着理想小说家身体、精神和意志进军。不过关于“人之所以为人”,知之甚少。
3、写作
如果非要写点什么像样的文字也许这一刻提笔就是最好的开始!
时间就像从指间划过的流水,毕业近四年了,一开始看过许多书籍,保持热爱文学的习惯,甚至立志成为一名像村上一样的作家,并购买了成为作家的系列丛书,进行文学创作,但就目前回过头来细看,却成为了一个笑话。就像打鸣的公鸡在每个清晨按部就班,忽然有一天销声匿迹,心知肚明。
近些时日,我打开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创意写作),看着过往的记录的点滴和信誓旦旦的话语,不免有些感伤。我必须承认自己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敢于为此歌唱,有那么些时日,我还真为自己的文字高歌,但由于自己的淡漠、拖延和惰性思维,放飞自我的同时呆若麻木。
我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这些过往,每每想起,内心不免一阵犯罪感,就像害怕受伤的乌龟竭尽全力蜷缩在龟壳里。
我不知道该如何提笔,该如何思考笔尖下文字的律动,害怕每一个真切的文字变得虚伪不堪,生硬得像一块顽石。
我不知道一时的头脑触动,能够走多远,坚持去创作,害怕再次半途而废。
......
无论怎样,假如我还能读书、还能写作、还能坚持,我想这一刻提笔就是最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