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有目的的练习
史蒂夫的超强记忆力。
史蒂夫·法隆,是一名普通大学生。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招聘他参加记忆力训练时,他的表现完全属于正常水平。作者每秒念出一个数字,史蒂夫通常可以记住7个数字,有时候是8个,但不会再多。
但是经过200次练习之后,史蒂夫竟能记住82个数字!82!
不只是史蒂夫,各领域的杰出人物都是靠大量的练习取的成绩,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的练习方法也日益高级,那么什么是最有效的练习形式呢?
答案是: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之中,最有效的和最强大的那类练习,都通过充分利用人类的身体与大脑的适应能力,来逐步地塑造和提升他们的技能,以做到一些过去不可能的事情。(无论是将一位普通舞蹈演员培养成芭蕾舞团首席女演员,还是将一位国际象棋棋手培养成大师)
可是,我们总是很容易陷入“天真的练习”之中。
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例如:在本行干了20年的医生、老师或司机,可能还稍稍比那些只干了5年的人差了一些,原因在于,如果没有刻意的去提高,这些自动化的能力会缓慢的退化。简单地讲,天真的练习就是:只是埋头干!
而“有目的的练习”,则比天真的练习更有目的性,考虑更周全,而且更为专注。
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
1.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例如音乐学生确定这样的练习目标: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完曲子。这会比他漫无目的的练习要成功得多。
同样,史蒂夫在记忆力试验中,也有极具针对性的短期目标:每次都比上一次多记住一个数字。
事实证明,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
2.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史蒂夫每次练习,都非常专注于他的任务,他甚至通过高声叫喊和拍桌子的方式集中注意力。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采用相同的方式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但是,这也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3.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备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如果没有正确的反馈,你不可能知道自己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或者哪里做的很好。
4.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遇到瓶颈怎么办?
1.试着做不同的事情,而非更难的事情
走出舒适区,就意味着我们要尝试做一些以前没做过的事情。刚开始,我们会觉得很容易,但在继续前进的路上,偶尔会遇到瓶颈,发现自己很难做好了,这时,我们需要试着做不同的事情,而非更难的事情。这个不同,是指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思路,最后得出不同的方法来克服眼下的障碍,然后再去稳定的提高。
2.并非达到极限,而是动机不足
我们偶然会遇到这种情况:在努力做某件事的某段时间,我们很难再取得进步,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才能提高水平,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已经达到极限而无法获得提升了,因此选择放弃并停下。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是:并非我们达到了极限,而是缺乏使我们持续进步的动机。
如果领导说一个星期内完成手里的项目,我就可以晋升到总经理的职位,那我一定拼了!
有目的的练习还不够。
做到有目的的练习还不够,我们要建立自己的检索结构。
用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如果你有200本书,你怎么做到一想起一本书的名字,立马把它找出来呢?
如果你善于运用检索方式,你可能会这样做:
1.把自己的书架贴上标签,不同的层,放不同的书,比如:第一层放运营方面的书;第二层放产品方面的;第三层放学习方法论方面的;第四层放小说...
2.同一类型的书,在摆放的时候,看完的,放在最左边,没看完的,放在右边。
这样,即便你有很多书,也能轻松的找出自己想看的那一本。
做其他的事情也一样,我们要善于在做事之前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检索结构,这样,不仅让我们更高效的接收到新的知识,还能使我们能很好地掌握并运用这些知识。
说到这里,本书中又引出:
学术界对一种特定的练习与训练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已经被证明是提高人们在各个领域中的能力的最强大和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方法就是“刻意练习”。接下来的章节会详尽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