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切磋”吧
2017、4、10
今晚班会课,针对卫生纪律说了两句,接下来的时间干什么呢?
我们一起切磋吧。
话音刚落,走下讲台,就看见同学们拿出了数学试卷,说是白天没做完的。刚走了两步,就有学生拦住我问我一道数学题。不一会儿,数学课代表离开座位,直奔她的互助对象去了。
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儿,讲解了好几道题目,师生心里满满的都是成就感啊。
切磋,在这一段时间已经成了班里的热门词汇。
上学期的班会课,我们召开各种主题班会,找素材组织暮省,写暮省日记,生日送诗……总之,有时很热闹,有时很浪漫,有时很温馨。这学期,尤其是第一次月考之后,各科成绩不尽如人意,其中一门学科平均成绩比较差,二十多分三十多分比比皆是,真让人担心啊。所以,这学期的班会课,暮省活动少了,让孩子们多做题,温习功课吧。
在两周前的讨论学习方法的班会课上,我们讨论学习金字塔,当我们看到“给别人讲解”知识巩固率两周后依然在90%,我们决定在班里开展语数英学习互助活动,成立阶梯式互助小组,比如语文学科,按成绩排名,将孩子们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帮助第二梯队,第二梯队帮助第三梯队。我在电脑上迅速排好梯队,再根据同学们的意愿进行调整,一天时间就把互助小组组建好了。我们约定,每天至少互助一次,且要在日记本上进行一句话记录(也算是成功日记,积极的心理暗示)。什么时间活动呢?开学以来因为九年级要迎接中考前的体育加试占了操场,我们的大课间就没活动过,那就利用上午下午两个大课间时间吧,共有一个小时时间呢。地点呢,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在外面走廊里。
互助,也是一对一辅导,是一件双方都受益的事儿,受助者经由互助掌握了知识,帮扶者经由互助巩固了知识,使知识更明晰。
大课间的时候,我也会走进教室,辅导那些不主动问问题的学生和经常违纪的学生,发现越是不问问题,其实问题越多,基础的知识都没掌握住,后面的知识学习更困难,就这就是积重难返啊。所以需要从这学期开始学的知识入手,所以就让他们做课后习题——课后习题都是教材编者精心挑选,相对简单,每一道题都是某一类题型的代表。从相对简单的题目开始,耐心点拨,基础差的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很容易找到成就感。
也许是因为我的带动吧,大课间,教室内外都是讲解和讨论问题的身影。
看到孩子们那么专注地解题,那么投入地演算,我想,学生最大的成就感,还是应该来自于战胜学习上的挑战啊,其他方面表现再好也难掩学业上的挫败感,所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应该从帮助他们战胜学习上的困难着手,帮助他们进入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孩子们高涨的互助热情,也令我想起《论语》开篇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想起孔子引用过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现在教室里的大课间场面,不就是孔子所描述的场景的再现么?
干脆,我们给互助活动更名为“一起切磋”吧。
是的,一起切磋,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与教学,只是一起切磋,共同进步。
今晚的班会课变成“一起切磋”活动后,发现同学们做的都是数学题,问的也都是数学题,看来,数学老师已经成功地把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给调动起来了!做数学题,就是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做一道题要用一张草稿纸来解题,但却是令人精神愉悦的智力体操,成就感说来就来啊。
今天中午进班,一个孩子拦住我问了一道题,将我难住了,我到现在也不知怎么做出来。今天晚上的班会课结束的时候,前面的一个孩子问我一道应用题,来不及思考,我就聪明地用手机拍下来,回到住室继续思索,做出来之后讲给晨同学听,让晨同学明天讲给不会的同学。晨同学说,上个周末我给她讲了一道题,现在做这一类题都很得心应手。今天同一道题,讲解给十来个同学,相当于讲了十遍,嗓子好累啊。嘴里喊累,脸上带着笑容,这是尝到“一起切磋”的甜头了吧。
是啊,一起切磋,不亦乐乎!
始料未及的是,“一起切磋”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班里一个女孩之前一直未改掉骂人坏习气,上课根本不在学习状态,上学期期末某一门成绩居然是零分。上周与她“一起切磋”两次,这一周,她,还有她两个同桌,上课状态完全变了,前所未有的专注。
听课代表们说,上课违纪现象也少了很多。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与孩子们“一起切磋”,孩子们感受到了真正的关注。大班额教学,关注整体多,关注个体少;关注优生多,关注差生少;关注一般情况多,关注个别情况少。总之,缺少个别对待。班主任工作,不也是如此?
那么,继续“一起切磋”吧,走进孩子们身边,坐下来,就进入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