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姐姐张爱玲在美国去世的消息传到国内,张子静的大脑一片空白。他木然找出姐姐的书,一翻就是那篇《弟弟》,一边看,他的眼泪落下来。
他喃喃着:很美的我已经年老,没志气的我,庸碌大半生,仍是一个凡夫。
张子静作为大作家张爱玲的弟弟,一生平庸,一辈子作为一个配角活在光彩照人的姐姐的阴影之下。
张爱玲去世后,遗产据说高达32万美元,她全部赠给朋友宋琪,却一分也不留给弟弟。那个年代这些钱在上海能买几十套买房子,可是,张子静因为没有房子,一生未婚。
因此很多人同情张子静,都觉得张爱玲对这个弟弟不管不顾有点太狠心、太无情。
真是这样的吗?
01 悠长的童年:度日如年
童年时,因为家庭浓厚的重男轻女的氛围,张爱玲作为女孩甚至受到家中女佣的轻视。所以,张爱玲从童年就开始立志,务必要锐意图强,胜过弟弟。
成名后,张爱玲在散文《弟弟》中这样写:
我弟弟生得很美而我一点也不。因为那样的小嘴、大眼睛和长睫毛,生在男孩子的脸上,简直是白糟蹋了。
有时大家说起某人的太太真漂亮。他就会插嘴问道:有我好看吗?为此,大家常常取笑他的虚荣心。
张爱玲一向怀疑漂亮的男人,觉得漂亮的男人经不起惯,往往有许多心理不正常的地方。这个怀疑最初是从弟弟这里来的。
张爱玲比弟弟大一岁,比他会说话,比他身体好,比他聪明,比他灵巧。所以,弟弟对她充满了嫉妒。
有一次,张爱玲发现自己的一张水彩画上有人用铅笔打了个横杠子,力透纸背,知道是弟弟干的。看到自己的画作被如此糟蹋,第一感觉是心悸。
在张子静这方,他只不过是男孩子调皮,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吸引人的注意力。
换一句我们现在这个年代流行的话来说,求关注,张子静只是用这种方式刷存在感而已。
但是,在张爱玲这里, 她的感受完全不一样了。敏感的天才少女,把在成人世界感到的恶意,挪用在弟弟身上。
虽然如此,封闭的深宅大院,漫长的像永生的童年,张爱玲和弟弟还是在一起快乐的玩耍,一起做游戏。因为只有他们俩是同类。
两人做游戏,多数是张爱玲做指挥官,偶尔她也让张子静编个故事。然后她就笑倒了,在张子静脸上吻一下,当他是个小玩意儿。
02 崎岖的成长期:漫漫长途
后来,父母离婚,继母进门,张爱玲上了圣玛利亚中学,开始住宿。放假回来,父亲受继母挑唆,常常因为小事对儿子加以责罚。
一天,在饭桌上,父亲又因为一点小事,对着张子静兜头给了一巴掌。张爱玲大受震动,她哭了起来。
继母笑了起来:咦,你哭什么,又不是说起,你瞧,他没哭,你倒哭起来了!
张爱玲丢下碗筷冲到卫生间,大声抽噎,看着眼泪滔滔流下来,像电影里的特写。她咬着牙说:我要报仇。有一天我要报仇。
这头张爱玲还在抽噎,那头弟弟已经踢起球来。这种事,对张子静早已是生活常态,他早都习惯了。张爱玲不再哭了,只感到一阵寒冷的悲哀。
时光荏苒,转眼间,张爱玲中学毕业。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大事:为了投考伦敦大学,张爱玲跟父亲说要去姑姑家住一段时间。这一住就是半个月。
等她回到家,继母问她:怎么你走了也不跟我说一声。
张爱玲说:跟父亲说过。
继母:哦,跟父亲说过了。你眼里哪还有我呢?
然后继母“刷”打了张爱玲一个嘴巴子。
张爱玲本能想还手,被佣人抱住了。然后父亲从楼上奔下来,对着张爱玲一阵拳打脚踢,一直把女儿打倒在地,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为止。
然后张爱玲被关到柴房里去。
就这样,张爱玲被关了半年,期间生了痢疾,差点死掉。
张爱玲在任何文章中都没写到弟弟曾经给过她什么帮助。
反而看到弟弟对她的污蔑。
《小团圆》中写过这样一个细节,九莉在桌上发现了一封弟弟写给二哥哥的信:二哥如晤:日前走访不遇,怅怅。家姊事想有所闻。家门之玷,殊觉痛心。
这件事张爱玲在其他的作品中从来没提到过。
但是,我们却都看到了她对弟弟的凉薄。
有一次,张爱玲带着弟弟的信出门,准备等公交车时看。后来,那封信被遗忘在等车时坐过的椅子上了,张爱玲片刻不安后,想,也好,这样就省得看了。
其实,她并不想看那封信,只是还做不到不能彻底的决绝。现在老天帮她把那封信推开了,这样更好。
她不愿意让弟弟的言语进入到自己的生活里来,这个弟弟在她的生活中存在感是非常弱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