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 黑塞的作品,比起其他名家大作,确实薄了点。单从这点,便对它产生了兴趣。
我向来喜欢简单不复杂的东西,但我却不能够把周身的东西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平时,爱随意堆砌,卧室也堪比狗窝。唯独对书有特别要求,简单、舒服、干净。
翻开第一页便是译者序,认认真真读完此序,也成功碾压了藏满好奇心的我,序里写到:
“悉达多是谁?”或者“谁是悉达多?”不论你读还是不读《悉达多》这本书,这个问题一直在那里,不来不去。
啥爱物儿?云里雾里。不过我想看下去便是,就像序里说的:
赵元任在《阿丽丝漫游奇遇记》的译者序中说得好:“会看书的喜欢看序,但是会做序的要做到叫看书的不喜欢看序,叫他越看越急着要看正文……”
导言是保罗 科埃略写的。讲述了他第一次知道有这本书的原因与情境和之后的一些感慨与目标。此处从略。
正文分为第一部和第二部。大体看来,第一部可以说是悉达多财富的减少和灵魂的升华;第二部则是悉达多财富由多变少和灵魂由肮脏到永生,超生。
从这一趋势可以看出,当悉达多越穷越饥饿,他就越强大,意志越坚定,也更加会思考。
从此处可以初步联想到,人其实是把贱骨头,越变态的逼迫,潜力才会无限制的爆发,就如电影《爆裂鼓手》中的指挥官是如何使用某些粗俗的激烈手段才使得主人公在台上达到忘我的境界。所以,当想要多系几根神经时,只有不断打压相对立一面的自己。
细看字词。本书主要是以印度教和佛教为背景,所以相对的有太多的生词(对于不了解这类宗教的人来说),比如阿特曼,唵,毗湿奴,生主,世尊,魔罗,玛耶,大神黑天,阿耆尼等等。若没有书下的注释,估计百度还需花上大半天呢。
人物。乔文达,三个沙门,乔达摩,陌生女子,伽摩拉,船夫维酥德瓦,商人伽摩湿瓦弥,悉达多之子等等。悉达多一生中遇到了许多人和事,不夸张的说,在这些人和事中他都得到了不同凡响的影响。当然,一般的小说主角才不会一味的追随别人的步伐,反而会有些促使主人公顺利达到某一结果的独特个性。
对于乔文达,悉达多总认为他是永远是自己的影子,直到乔文达转而信仰了乔达摩。
对于三个沙门,从未想过悉达多会半途而废,“背叛”他们,但最终在悉达多的“催眠术”下还是妥协了。
对于乔达摩,过于聪明的年轻的悉达多不满他的讲道,却羡慕他的一举一动,发誓要找寻到真正的自己。
对于陌生女子,这只是悉达多对于情欲懵懂的导火索。
对于伽摩拉,她教会了悉达多如何做爱,如何得到她的认同,最终使得悉达多的形象越来越像之前所鄙弃的那些市侩的人的模样,金钱,欲望,权利,样样都有了,却失去了该有的自我。
对于商人伽摩湿瓦弥,悉达多只是把他当作垫脚石,为自己提供金钱,欲望,权利的铺路人。而这些只为让自己能够更加亲近那个叫伽摩拉的女人。
对于船夫,这是悉达多下半生最大的福音者,他教会悉达多聆听河水的声音,教会他渡船,时光飞逝,也渐渐传出了河边有两位圣人的流言。
对于悉达多之子。长久处于富贵之中,反而不适应父亲的穷困。由此也教会悉达多太多的迎合,附和,宠溺,只会让父子关系愈演愈烈,使得儿子想离开的心绪日益增生。
最后的最后,悉达多的结局就像命中注定一样依旧一个人。一路上遇到了许多人,又抛下了许多人,或许也被许多人丢下过。但不论路途的尖酸坎坷,悉达多所追求的“圆融统一”还是到来了。
不禁又回到开头,这“悉达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