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每当教学上遇到重大疑惑时,一定要抛开教材、教辅材料的束缚,平心静气地分析一下我服务的对象需要什么、或者可能需要什么,什么是他们最急需的,什么样的要求我可以立刻满足,什么样的要求我可以逐步满足,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课本的提供材料进行调整、甚至节选,最后根据需求分析和经过调整后的教材,建立前2-3个单元的教学思路框架,有了框架,备起课来就轻松很多。脑子里有了思路,心情也放松了不少,于是我开始用思维导图,进行需求分析。
能够考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必然都是各个省最出色的学生,他们的入学总分肯定很高,因此他们的英语分数绝对低不了,这说明他们每个人的英语基本功都是不错的,因此语法教学不应该再成为教学的重点,甚至除非有特殊需要,不应该再次在教学中出现。进入光华后,他们会有一些课程是用英语讲授的,甚至有些课程的授课教师是外教,他们会有进入外资机构实习的机会,他们大三会有出国交换学习的机会,这一切机会都需要他们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的交际能力,而这些能力在中学是没有时间充分培养的,当然这不排除来自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学生英语的听说水平较高的可能性,不过鉴于中国教育不平衡的状况较为严重,大多数学生在听说写这三个方面没有经受过系统的训练,因此这些方面的基础较弱,所以我的课必须拿出相当的时间来进行语言技能的基础训练,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听说活动中去,我必须多组织、指导而非讲授。不过,由于每个同学的基本功应该都不差,背诵、听写等过于基础的训练在课堂上就不需要再进行了,我需要做的就是把听说技能训练与商务英语材料结合起来,设计一些可以训练技能、又比较实用,而且又不枯燥的活动,教材上的活动如果能适应我的课堂需求就保留,不适应就改动甚至抛弃,总之一切以一切以需求为圆心,让学生在不长的时间里就能感到自己的进步,因而愿意去配合教师的安排,这样,在一段时间内,教学气氛、教学效果会比较稳定,而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观察学生、细致了解学生的需求、进一步吃透课本和补充材料,最终确定全年的教学思路、授课框架。这一切用政治术语来概括就是: 稳定是大局,不折腾,暗中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