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有买柿子的,想着今年秋天女儿都没有吃到柿子,想着可以对着柿子练初级阶段的素描,就小心地靠边停车,让师傅给我拿了四个,两个熟一点,两个生一点,四元钱,师傅还饶了我一个小的。我们这里骑岸的大方柿是很有名的,但这个是他从其他地方农户家收来的。到家发现他给我拿的柿子都不咋样,不圆润,不光滑,有的地方还皱皮了。有点闹,一念间,意识到也不是大批吃柿子的季节了,没准这是他的尾货了,都挑不出好的了。
晚上女儿回家,给她先垫了口饼干,然后和她一起吃柿子。为什么垫口东西呢,因为我打小就听老人说,不能空腹吃柿子。柿子味道还不错,但是没有舔到核子,那种想洋扁豆子一样的核子,像耳垂一样的核子,有点小遗憾。
不过,吃过柿子,好像就可以安心地接纳冬天了。
我小时候,水果吃的很少,大部分也是农村垂手可得的水果,比如夏天的葡萄、菜瓜、桃子,秋天的黄梨和柿子,都是价廉物美,初夏的枇杷倒是贵的,大约因为产量低,和刀鱼一样,属于母亲偷偷买给 外婆吃的珍品。柿子也不是买回家就能吃的,买回家的都是生的,要捂熟,有的是放在装满灶灰的坛子里,有的是放在筛子里,盖上旧衣服。那时候的秋天就是秋天,温度不会高,柿子软的慢。小孩子时不时的掀起一角,伸进去捏捏摸摸,巴巴地盼熟,柿子一定要熟透了才好吃,否则会涩嘴。同样的动作我还记得八月桂花香时外婆炝的小螃蟹,我隔个时辰就要偷偷掀盖子,看到小螃蟹的脚在张开乱动,吓得又赶紧盖上,外婆就说,这才刚炝上的呢,要等透了才能吃,别馋!
从前的日子过的真慢,咸菜要自己腌,毛豆要自己剥,炉子要自己点,红薯要在灶灰里闷上一夜才熟,吃一顿馄饨,全家要忙上一天,酒酿要在老被子里捂两天。。。。。。唯其慢,味道和回忆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