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一岁半的时候,我母亲帮忙带过一段时间,由于太过于宠爱他,导致他有点娇惯,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就大吵大闹。我怕长此下去,以后会变成人见人厌的熊孩子,就决定自己带。
自己带以后,发现他的坏毛病实在是太多了,比如看电视吃饭,玩具随手扔并且不收拾等。我想纠正他这些习惯,所以对他比较严格。刚开始都是好好讲道理,谁知道他觉得我管不住他,于是我语气就比较严厉了,事态严重的时候我还会打他手心。
如今已经三岁半了,习惯好了很多,玩具会自己收拾,遇到困难会自己先尝试解决,解决不了就求助我和他爸爸。
可就在今天,我陪他玩的时候,他看到绘本上一个妈妈抱着孩子,突然说:“妈妈也爱我,但是我不乖的时候,妈妈的爱心就坏掉了。”
我不明所以,问他为什么说妈妈的爱心坏掉了。
他说:“妈妈会打我的手心,我做了不好的事。”
我大概知道他想表达的意思,也许我那些严厉的瞬间,给他留下了不好的回忆。很多时候,我们相处很和谐,所以在他心里妈妈有爱他的心,可一旦他开始闹腾,我训斥他的时候,他就感受不到我的爱意了,所以妈妈的爱心坏掉了。
我说:“我生气不是因为不爱你,而是你那时候做的事会伤害到自己,我担心你,但妈妈知道自己的方式不对了,对不起。”
不知道他能不能理解,他也抓住我的手笑着说:“现在妈妈的爱心是好的。”
趁他午睡,我坐在客厅里不断反省自己,他已经很乖了,每个孩子都是个体,他在成长,每个阶段的他都需要不同的方式。严厉的方式也许已经不适合现在的他了,我应该更加尊重他的选择,采用商量的语气,也能帮助他成为更具有独立意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