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讲了拥抱这个方法,来帮助建立情感连接与恢复情绪,这一节课我们分享,在培养情商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能力,叫住共情。
相信大部分家长总是能遇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去了超市或游乐场,要买这个,要玩那个。
有的家长才开始通常会说:不行的,下次,我们已经买过了,我们已玩了好久了等等这类拒绝的话。孩子接下来就是各种的请求,商量,不依不饶,哭闹发脾气,再接着家长要么是哄骗,要么是批评,指责,甚至是打骂,总之不欢而散。
有的家长要么就嫌烦透了,干脆就依了孩子,一次一次地没有界限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然后孩子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我哭闹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想必大家都很清楚,这两类家长都不能正面的引导我们的孩子,走在正确的教养道路上。
当孩子表现出来的负面情绪,比如哭闹,发脾气。我们最好的做法是接纳认同他情绪,陪着他,让他的情绪得到释放。接纳认同情绪与认同他们的行为完全是两回事,这个需要区分清楚。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所有的情绪,不管是负面的,还是正面的都应该是无条件被接纳的。当一个孩子的要求没有被满足,而出现生气发脾气的负面情绪时,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负现情绪表示反感,心烦不予接纳,那么孩子的感受会更加的糟糕。也有的家长用了冷处理,不管孩子,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孤独的感受。
那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三岁的小明要妈妈每天都要买冰淇淋吃,不买就哭闹,妈妈用了共情的方法说:明明,妈妈知道你很想吃冰淇淋,但是不能吃得这么多,会吃坏肚子的。妈妈后来反应说,共情好像没有用啊,但他还是吵着要买。在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共情并不是在解决这个行为问题本身。我们定好的界限需要遵守的就是要遵守,这也是和善与坚定并行的一个很好体现。我们要做的就是允许孩子去哭闹,而坚持我们定好的规则。共情就是让我们接纳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把情绪释放出来。如果孩子的情绪不被我们理解认同,被我们堵回去。比如,明明妈妈说,你哭什么哭,整天就知道哭。那么孩子的情绪很有可能就会被压抑在心理,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发作出来。
我们来看共情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第一步,是观察识别孩子的感受,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情感;第二步,再用语言表达出所观察到的感受。共情的关键之处就是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感受和需求;我们给孩子营造的氛围是,情绪没有对错的,但是不良的行为不可以。比如前面讲到的,明明因为没有得到冰淇淋吃,你伤心,难过是可以的,但是规则我们同样需要遵守。
在共情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真心在体会孩子的感受,说话的口气,眼神,肢体语言等有没有传达给孩子这种真诚的感觉,还是说,只是一句走流程一样的套话,你是不是很难过啊,很生气啊等等。有时候共情没有起作用,可能就是我们没有感同身受。
还有一点,不要把共情当作一种结果,这更多的是一个过程。不要指望共情完成过后,孩子马上就能恢复到正常,马上就停止哭声。共情只是帮助孩子找一个安全的情绪释放出口,不要让负面的情绪积压在孩子的内心里。通过一次一次的共情方法,让孩子自己能体会到他内心的力量感,自己找到方法管理情绪。而真正解决问题,应该在平静的时候进行,或者是过一段时间再谈,所以不要急于在这个时候进行解决问题,或讲道理。比如,明明要冰淇淋那个例子, 当我们共情完了后,如果妈妈急着说:但是,我们约定好的,每周只多只能吃三次噢。而这种情况,很容易给孩子形成一个固定模式,妈妈前面对我很好,都是为了后面的讲什么道理了,那这样共情也就失去了效用。
那我们来看看,共情的几个关键步骤:第一步,说出孩子现在的感受,比如,妈妈看到你现在很生气,很难过。第二步,试着尝试问孩子当前情绪引起的原因,比如,你刚才生气,尖叫,是因为刚刚想吃冰淇淋,爸爸骂你了? 如果没有猜对也没有关系,可以继续问。第三步,试着尝试问孩子的需求,比如,你是希望爸爸能好好给你说话,是吗?你是希望马上就可吃到冰淇淋,是吗?等等。
对待低龄段的孩子,在共情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小技巧来化解,比如,孩子非要吃巧克力而哭闹,妈妈说:家里没有了,要不吃点饼干吧,孩子这时还是不愿意,一定要吵着吃巧克力。妈妈可以说:我也希望我们家里有一台巧克力机器,马上变出巧克力来。或者说,我这里有一个魔法棒,我们来变一个巧克力出来,假装给孩子变出来吃一下,这样通常都会化解孩子的情绪。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愿望不可能完全都到满足,这也是不现实的。在孩子的原望无法得到满的时候,我们能够理解接纳他们的感受,让他的情绪能够得到正确的释放,慢慢地在这个过程之中学会,情绪的管理,真正的得到成长。
好了,今天关于共情的主题就分享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