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麦茬

如今麦田机械化



割麦茬

        现在农村的“三夏”,比起过去,用时间很短,收割小麦,种植玉米,可以同时进行,收割机一边收割,一边种植。粮食拿回家,只需要晾晒就可以了。有的人家更快捷,收麦子的商贩吆喝着一来村子,马上就把麦子卖掉变成了现金,只是价格上一斤稍微少几厘几分钱。如果天气给力晴好,收割小麦种植玉米,前后一个礼拜就可以结束。

        老家村里,现在麦子早已收割完毕,地里的玉米苗已经长出。走在家乡的水泥路上,看着大田里黄黄厚厚半尺高的麦茬,过去一幕对比鲜明的情景瞬间袭上心头。割麦茬。那时,生产队的麦子产量很低,亩产三百来斤,有的土地肥力薄弱的,产量一百斤左右,人称种子田,麦穗蝇子sha(头)一样,麦子长在地里盖不住地面。于是,夏收季节,除了尽量做到颗粒归仓之外,割麦子时留下的麦茬,也要留得很低的,镰刀要紧贴着地面割麦。

        记得曾经出现过很极端的事,有的生产队队长,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虑,看见麦茬高低割的不符合标准,竟然让社员返工,割麦茬。

      现在想来,那时不但粮食非常宝贵,大约麦杆也要多收点,因为生产队里养有耕地的牛,麦草是牛的主要食物。当时好像还有个说法,看哪个村子麦子收的多和少,不用问收成,只要看晒场里麦草墩大小,就估计得八九不离十了。现在想来,粮食短缺的年月,其它什么都不丰富。不但麦茬有返工的例子,就是麦子外壳上脱下的麦糠也有用处的,不像现在这样,麦杆旋耕机旋进地里,再也见不到晒场,再也没有大大小小的麦秸垛了。当时,麦子储备在生产队的保管室以后,村民按劳动日工分也分得了一点口粮,场面上留下的麦糠也要分给各户,它也是一种燃料。碎麦糠拨拉成一小堆一小堆的,各家拿笼揽回家,那是灶下的柴火。

        大田里留下的短短的麦茬,还是会发挥作用的。一些勤快的家庭,大人会领着孩子,拿着长竹竿类的东西,到麦田里去,蹲下身子,横扫着打麦茬,打下来的短麦秸,再用搂耙类工具搂到一块,揽起来弄回家,以解决家里燃柴不足的问题。

        社会发展,农村的机械化作业的进步,改变了农民辛苦的劳作方式。这是过去无法想象的。珍惜粮食,感恩时代的进步。

      这真是:

黄色麦茬铺锦毯,

旋耕深卷入土层,

发酵化润增肥力,

良性循环粮产丰,

机械操作效率好,

减少辛苦农人笑,

时代发展前景阔,

芝麻开花节节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庄稼行里,爸爸确算是全武把式。什么活都打不住他,而且干得很出色。就拿割麦子来说吧。 爸爸右手紧紧的握着镰...
    仇有诚阅读 3,056评论 2 5
  • “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 给孩子们讲故事大都是以“long long ago”开始,以渲染故事的陌生和神秘,来激起...
    湖畔落英阅读 6,146评论 0 7
  • 过了谷雨节气,空中隐隐约约听到了欢快悠扬的布谷鸟叫,熟悉的鸟叫声,听着那么悦耳。心想该是冬小麦苗拔结的时侯,又快到...
    文琪阅读 9,155评论 25 315
  • 每年过了芒种时节,地里的麦子就黄了。小麦是我们那里的主食,所以收麦是农村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
    追梦人在路上不断追寻阅读 3,638评论 0 1
  • 半黄半割鸟来了,杏子黄了,关中大地的麦子也黄了,旱塬地带熟的更早一些。 回忆小时候收割麦子的情景,...
    登山则情满于山800315阅读 3,382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