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开始,我国陆续公布了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宁波市先后有28个村庄荣登榜单。
宁海县深甽镇清潭村,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专题走访,我来到了清潭村。
清潭村,有历史,有故事,也有风景,名副其实的传统村落,我已经发布了两篇关于清潭村的文章。
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清潭村的村情村史介绍,存在太多的常识性错误,这与中国传统村落的名声极不相符,感觉是在自降文化水平!
希望当地能够予以纠正,避免误导来访的领导和游客,这也是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水平应有的体现!
清潭村对历史沿革的介绍中写道,“清潭奉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的吴越国兵部尚书张质为始祖”,这一句存在明显的史实错误,并且与后文的介绍相互矛盾。
张质是五代至宋初人,曾任吴越国的侍御史,并不是北宋庆历年间的人,北宋庆历年间,吴越国已经不存在了,张质也已经早已去世。
公元978年,吴越王钱俶与夫人孙太真一起,到北宋都城开封,向宋太宗赵光义纳土称臣,从此,吴越国就消亡了。
身为吴越国侍御史的张质,以及黄尚书、叶太傅、郑左史等一干老臣,坚决反对吴越王向宋纳土称臣,他们不愿意归顺宋朝,因此各自择地隐居。
张质出生于公元926年,去世于公元1003年。
北宋庆历七年,即公元1047年,吴越国已经灭亡69年了,当时已是北宋仁宗赵祯当政时期,张质已经去世44年,始居清潭村的张允,已是张质的玄孙。
因此,清潭村对历史沿革的介绍应改为:“清潭奉五代宋初的吴越国侍御史张质为始祖。”
清潭村中还有历代名人介绍,介绍内容也是错误频出。
关于南宋名人张珨的介绍中写道,“南宋宝庆元年(1255),理宗赵昀登基”,这一句存在明显的史实错误。
公元1224年9月18日,即南宋嘉定十七年,宋宁宗赵扩病逝,权臣史弥远和郑清之等人,共同密谋策划,废掉了太子赵竑,拥立赵昀为帝,是为宋理宗。
也就是说,理宗赵昀登基的事,发生于南宋嘉定十七年,即公元1224年。
赵昀当皇帝后的宝庆元年为公元1225年。
因此,“南宋宝庆元年(1255),理宗赵昀登基”,应改为,“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理宗赵昀登基”。
在此顺便提一下历史趣事,赵昀并不是钦定的太子,之所以能够当皇帝,得益于两位宁波人,当时的宁波称为庆元府。
宋宁宗赵扩,其子早夭,于是在皇族中选了赵希瞿之子赵竑为太子。
时任右丞相史弥远,掌控宋宁宗朝政17年,太子赵竑对史弥远操控朝政,非常不满,曾愤书曰:“弥远当决配八千里”。
史弥远与太子赵竑的矛盾,日益加深,因此计划废除太子。
史弥远是东钱湖畔下水村人,当时皇族中沂王继承人赵昀的老师郑清之,也是东钱湖畔殷湾村人。
史弥远和郑清之是同乡,志同道合,因此两人共同策划,废掉了太子赵竑,拥立赵昀为帝。
即位后的宋理宗对拥立他的大臣,加封进爵,史弥远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操控宋理宗朝政九年。
公元1233年,史弥远病故,其右丞相兼枢密使之职,郑清之继任。
清潭村中关于明代名人张岵的介绍,也存在明显的史实错误。
介绍中说“洪武二十三(1340年),燕王朱棣篡位”,这一句,十余字,就有两处明显错误。
错误之一,洪武二十三年,不是1340年。
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为洪武元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这一年是洪武三十一年,那么,洪武二十三年,应是公元1390年,怎么会是1340年呢?公元1340年还属于元代呢。
错误之二,朱棣篡位的历史大事,既不是发生于洪武二十三年,更不是发生于1340年。
公元1398年6月,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
公元1399年8月,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为由,发动兵变,史称“靖难之变”。
建文四年,即公元1402年6月13日,朱棣攻下南京,即帝位,是为明成祖。
也就是说,朱棣篡位,发生于公元1402年。
因此,“洪武二十三(1340年),燕王朱棣篡位”,应改为:“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篡位”。
清潭村的村情村史介绍,我只拍了这三张照片,每张照片的内容中都有史实错误,尚不明确村情村史的其他介绍中是否还有错误,希望当地能够全面核实一下,按史实纠正。
2013年,清潭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经常有各级领导来参观考察,外来游客也越来越多,清潭村不应该以错误的村史传输给来访者,更不宜以错误的村史灌输给后代,所以,村史错误,小事不小。
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