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可宝一起读绘本,里面有一页中有一个可以活动的马桶,打开马桶盖就会看到一坨翔在里面。
当可宝打开时,我边说“好臭、好臭”,边做出恶心的动作躲避,可宝反而更加开心地“怼”到我面前。
我越躲,可宝怼的越开心,不断地反复打开马桶盖,我则得一遍遍配合着“恶心”,可宝的笑声一波高过一波,笑得前仰后合。
这已经不是特例了,但凡是涉及屎尿屁的话题,可宝现在总会有搞不懂的乐不可支在里面,还经常在正常话语后面非要加上这些字眼做后缀。
“……个屁”
跟其他妈妈们聊天时,也经常会感叹孩子小时候总是“不正经”,特别喜欢说“屎尿屁”,每次说起屁股、放屁、拉屎、尿尿等字眼,都会非常兴奋。
为什么“屎尿屁”会让宝宝们如此的快乐?
划重点,敲黑板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他们喜欢“屎尿屁”的阶段,往往是1-5岁。
1-3岁是孩子的“肛门期”,很多父母发现宝宝有段时间特别喜欢憋屎憋尿,实在憋不住了才解决,常常因此弄脏裤子,让他们非常头疼。
这是因为孩子突然发现,憋一会儿再大小便会非常“爽”,然后就会通过憋屎憋尿来获得“排泄引发的快.感”,并且体验憋屎憋尿带来的力量感和掌控感。
不过,肛门期一般持续2个月左右就能结束,父母不要对孩子太严厉,否则很容易让孩子紧张害怕,反而会干扰他们控制大小便的自然节律,增加拉裤子尿裤子的发生,甚至延长肛门期的时间。
3-5岁是孩子的“性器期”,这个阶段,孩子对生殖器官特别好奇,会经常触摸。而且,他们还特别喜欢说一些跟“屎尿屁”有关的话语,比如臭妈妈,狗屎等等。
在家长眼里,这些都是不文明的,甚至是骂人的话,特别是在外人面前,家长往往会毫不犹豫地批评或者打骂两句,但苦恼的是往往效果不佳,有时候反而会加剧。
家长会担心孩子将来满口脏话可怎么办?
其实不用担心,全世界的孩子都一样:钟爱屎尿屁、出口能成脏!主要是因为宝宝进入了秽语敏感期了,一旦过了这个阶段,加以正确引导就会恢复正常!
孩子视角和成年人会有很大不同,在父母眼中的“坏”事,而对孩子来讲,这些都是他们不断认识、探索并掌握自己身体的过程,跟文不文明、骂不骂人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是“屎尿屁”要比吃饭睡觉玩游戏说起来更好玩一些。
所以一开始孩子并没有感觉这些话,有什么不同,只是感觉痛快而已。
当他们发现说这些词汇时,大人可能会抓狂、大声制止或批评,于是,他们感到了一种窃喜、冒险的刺激和对语言力量的掌控。
这就意味着,当孩子说“屎尿屁”时,如果父母反应过度,严厉制止,孩子反而会越挫越勇,变本加厉地继续说;相反,如果父母理解并尊重孩子,不过度反应,甚至不给予反应,孩子反而会感觉没意思,慢慢就不说了。
于是,大人应该做的是:
1、接受并淡化对于“屎尿屁”的反应。
每次他说出屎屁尿这些词的时候,不做出任何有异于平常的反应,正确引导。比如,他说“你个臭妈妈!”,那就你平静回复“你如果说我好妈妈,我会更开心”就好啦。
2、给孩营造好的语言环境
妈妈要找到孩子爱说脏话的根源,如果有小朋友一起说,就尽量引导,家里人也不要有说这些话的语言,不要重复孩子的这些话,重复了就是一种负面强化!
3、借助敏感期和孩子一起了解ta的身体
研究显示:当孩子开始对屎尿屁感兴趣,就证明他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了,也就是性心理期。
所以我们不妨借助这个敏感期,与孩子一起大声谈“屁”,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给孩子听,也可以借助绘本,用好玩有趣的故事来谈论严肃的问题,同时还能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可宝喜欢听喜玛拉雅电台的幼儿故事,有一个故事特别让人印象深刻,整个故事都在讲“放屁”,描述非常详细和形象,刚开始时我都有些听不下去,可宝却自己听着就哈哈大笑起来。
看来需要再给可宝入手几本“屎尿屁”绘本啦!一起推荐给需要的宝宝们。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故事讲的是一只倒霉的小鼹鼠,到处寻找在他头上“嗯嗯”的坏蛋的过程。
《呀!屁股》
这本属于屁股的科普绘本,介绍了屁股的形状、大小、颜色、组成以及作用。
《尿床大神》
这不是一本不让孩子尿床的书,而是告诉孩子“尿床没什么了不起”的书。
《深夜放屁大赛系列》
《我用32个屁打败了睡魔怪》
读起来吧,让我们跟孩子们一起快乐“屎尿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