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练对话主题的存在与意义:
文学作品和电影有主题,教练对话也有,体现在客户思考人生等的方式上,每次对话至少有一个。
识别主题能让教练避免陷入细节,直击核心,帮客户实现思维的永久转变。
2、主题的体现与识别:
主题从客户行动、言语和想法中表达,卓越教练能越过故事找主题。本章介绍了22个常见主题,分为珍贵洞见、自我赋能、建立连接和消除障碍四类,可帮助教练针对客户本身提问。
3、绕过故事情节的重要性:
好奇是人的天性,很多人关注故事情节,教练也易被迷惑,绕过故事情节,专注主题需要技巧和练习,基于主题思考时故事细节相对不重要。
4、以实例说明主题识别的作用:
如亚历克斯描述的三件事体现“丧失(或被遗弃)”主题,识别该主题让他感到被理解,也能让他辨别可控与不可控之事。
5、主题觉察的好处:
对主题的觉察能让提问方式蜕变,帮助客户实现蜕变式转变,了解客户传达内容的本质,阅读相关内容时不必背下主题,随着时间推移可更快识别。
6、自尊——所有主题的根源:
客户面临挑战的底层原因多与自我价值降低有关,教练过程常能提升客户自尊。
缺乏自尊有多种表现,如认为自己配不上、过度找补等。
向客户提及观察到的主题要视情况而定,针对缺乏自尊的行为,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使对方发现自己的优势,或者找到问题所在。核心目的是帮助对方,增强自我价值感。
自尊
就是自己尊重自己,自己认可自己。
自尊问题(自我价值不足)
自我价值不足,还是挺复杂的,不是由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好多因素搅在一起的结果。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过去的经历、家庭环境、受过的教育、工作经历等等。
它们单独或者一起作用,慢慢影响了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感觉,有时候这种看法可能是不太好的。
问题与自尊不足的相互作用
1、问题导致自尊不足
挑战和困难:当在工作、人际关系或者健康上碰到难题时,这些经历可能会让觉得自己不行,自信心也会受打击。
自我怀疑:挫败感会让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进而影响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效果。
恶性循环:越怀疑自己,越不自信,就越难解决问题,就这样陷进一个恶性循环里。
2、自尊不足导致问题
消极思维:自我价值感不够的人,容易往坏处想,对自己评价也不好。
视野和思维受限:这种负面评价会让自己看不到问题的好的一面,也找不到解决办法。
缺乏动力和决心:自尊不足还会让自己没有动力去改变现状,因为自己可能觉得自己没能力改变。
所以,在这里研究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尊不足,其实意义不大,因为自己或客户碰到的问题和自尊不足往往是缠在一起的。
这本书中的22个主题被分为四类:
第1类:珍贵洞见
关注点:客户在认知上的偏差或局限。
目标:帮助客户看到问题的不同角度,拓宽视野,通过提问和引导认识自己思维上的局限,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第2类:自我赋能
关注点:客户自我能力的提升和内在力量的激发。
目标:帮助客户克服恐惧、走出舒适区,在自我认知、自我允许、自我表达等方面实现成长。
第3类:建立连接
关注点:客户在人际关系和情感需求方面的满足。
目标:帮助客户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满足其归属感、被理解感、被支持感等心理需求。
第4类:消除障碍
关注点:客户在行为或情感上存在的障碍。
目标:帮助客户识别并克服这些障碍,无论是行为上的、思维上的还是情感上的。
这样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或客户的需求和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理解:
客户可能因为错误的解读而产生问题。
错误的解读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问题:包括认知偏差、认知局限或认知障碍等,导致客户对事物的理解存在偏差。
2、能力不足:客户可能缺乏应对挑战的能力,从而无法正确解读和处理问题。
3、固有因素限制:
内在因素:如固有的观念、思维模式或情感障碍,这些都会影响客户对事物的正确解读。
外在因素:如信息接收不足或接收到错误信息,导致客户基于错误的信息做出判断。
由于这些错误的解读,客户可能会产生错误的行为反应和情绪反应,进而难以实现自己的目的,甚至导致问题的出现而无法解决。
因此,在帮助客户时,我们需要关注并纠正这些错误的解读,以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