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似乎已经适应了延时服务的作息。
下午两节课后,音乐声响起,大家都会排着队去操场。
每周四节体育课,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进行的,但是这半个多小时的大课间活动,倾力陪伴,觉得孩子们是那么欢脱的,那么尽兴。
为了鼓励他们多多练习跳绳,我在班级里发出邀请,欢迎大家来挑战李老师,一分钟跳绳,挑战成功者,可以免去作业一次。哈哈,双减下,没啥书写作业,但是,这样的承诺,还是激起了孩子们极大的热情,纷纷说要来挑战我。
袁思艺,小小的个头,眨巴着大眼睛,总能看到眼神里透出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她舞动着跳绳,在我面前展示了好几次,轻盈,节奏感极强,一口气能跳百来个。我给她录了跳绳视频,肯定她不仅跳得快,而且有耐力,即使辫子跳得都散乱了,都全然不顾。一份钟结束,她喘着粗气 说:“李老师,你帮我重新 扎个辫子吧,扎得高一点,这是我爸爸早上帮我扎的,有点低。”爸爸帮女儿扎的辫子,这真该好好表扬一番呢,有多少爸爸能如此细心地帮女儿扎辫子呢?小小的她享受着大大的爱,这学期她明显地活泼很多,也积极主动了很多。课堂上愿意发言,课后活动也很积极地参与展示,这是我最欣喜地看到的一面,儿童该有的一面。原先的她,拘谨、胆怯 ,生怕自己说错,回答问题时迟疑犹豫,声音很低。可她的声音明明很清脆,很悦耳,这一学期的她,自信的声音更动听了。
康靖承,同样是个胆小害羞的孩子,和他说话,他常常会腼腆地笑,露出两只小梨涡,可爱极了。虽然平时细声细气,可挥舞着跳绳的他,整个人仿佛换了个人。他比袁思艺更轻盈,踮起脚尖,跳跃的频率更高。他边跳边给自己数数,那个认真 的劲头和他整理桌子时一模一样。
在我们班,一人一岗,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而他负责的是第一排桌椅整理。每天放学,其他孩子们排队时,负责检查桌椅并摆放的六个孩子会稍晚些排队。康靖承是最认真的那一个。他小心地挪动着桌椅,仔细比较,桌脚与线必须完全在一条线上,他才会背着书包出来。一天这样,每周这样,一学期了都这样。这学期他的书写进步很大,我想,一个孩子起点很重要,但起点又不那么重要,如果一个孩子能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件小事,哪怕每次进步一点点,不管他的起点在哪里,他的这份认真和努力,一定会让他获得巨大的成就。
康柏晨在笨拙而认真地跳着。他撅着屁股,身子向前过度倾斜着,手里的绳子每从地面打一下,他就“啪”,重重地向前跳一下。绳子划过一圈,他再次重重跃过去。这个孩子能学会跳绳,是上学期,罗老师一次又一次的“留堂”,带到办公室,利用课间时间鼓励督促他学会的。从不会到会,这便是行动上的巨大的进步。从抗拒跳到能主动跳,这便是意识上的巨大的进步。一年多来,他的进步和成长让我看到的是鼓励和信任,耐心和陪伴给孩子的巨大动力。
我应该描述一下一年级刚开学时候的他,可我更愿意说说现在都他。课堂上,他能与老师有互动了,虽然有时候,不举手就说出答案,但是多数情况说在点子上了;写作业时,他能念念有词下笔时动脑筋了,从字完全不在格子里,到现在,能描红 ,愿意把不好看到字擦掉,再写一遍,他的书写也有了巨大的进步。而他的心地总是那么地简单、善良。他会在假期里我打电话家访的时候,暖心地说:“老师,这么长时间,我都想你了。”会在你对他微笑肯定他的时候,他也对你露出灿烂的笑,甚至来抱一抱你。他是直到现在,还会把老师喊错成妈妈的人。我知道他的生活中,妈妈是那个给予他足够的爱与关怀,每天陪着他,督促他,期待他的那个人。
今天读到“郑腾飞”校长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自我决定理论”。人来到世间,有三个最基本的诉求:
第一个是胜任感,我们希望找到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些事情,是我们做得比周围的人都要更好一点的人,我们都在追寻这件事。
另外一个是自主感,就是我自己可以决定我的人生,我是有选择的,如果一个人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被迫的,不得不去做的,他是没有办法感受到幸福的;
还有一个是归属感,即我属于某一个群体或者我属于一个家庭,甚至是我属于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我并不孤独,这也是最近本的诉求。
我想,作为班主任,在我的小小天地里,我应该努力地让 我们班的孩子有胜任感,自主感,归属感。而这是让他们能健康成长,内心充盈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