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功爵制研究》算是本学究的书了吧,很详细的应用各种文书、文物,说明军功爵制的起源发展和衰亡,甚至有评定、颁赐的标准和执行等详细的研究。军功爵制的出现,是在奴隶制不适应生产力的时候,自然产生的与之对抗的新兴政治力量,而它的消亡也是在社会安定、爵制滥用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套用马克思的话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在战国时期,物质资料就是土地,井田制和奴隶制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生产关系。当中下层的力量崛起时,生产关系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必然要变更生产关系。军功爵制作为调动中下层人民积极性的有利工具得到迅速发展,迅速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对物质资料的占有方式也从井田制转化为名田制(军人)和受田制(百姓)。当社会稳定,新兴贵族逐渐奢靡,为了保护已有的成果,逐步废弃军功爵制,进入封建社会。历史的车轮应该就在这逃不开的历史规律中前进着。
有恒产者有恒心。战国时期中下层人民普遍是无产者和奴隶,通过建立军功可以抵罪、脱奴籍、分田、成为军吏,甚于可将军功转给亲属脱奴籍,这对中下层人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各国重用布衣之士,甚至出将入相,让社会阶层出现正向流动,予以能人发展的空间。秦国从偏居一隅的小国,一跃成为中原霸主,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商君变法时严格实行军功封赏的法律制度,较三晋等国旧贵族掌握土地、管理混乱有很大的不同,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加入,为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军功爵制在我国的发展周期大概是从战国到东汉,期间远在欧洲的古罗马正处于王政时期也实行了类似制度,甚至延续到了帝政后期才逐步消亡。对古罗马奴隶或是非罗马人赋予罗马公民权,是罗马调动人民积极性的方法,相当于颁爵所提供的政治优待地位。罗马奴隶要获得自由只能由主人解放或参加战争取得军功(仅一次)获得解放,非罗马公民可以通过军团服役取得罗马公民权,从而享受退伍金、免税、参政等优待。这项制度解决了罗马兵力不足的问题,还给家庭剩余劳动力新的社会地位,广泛吸纳外来的优秀人才,对罗马的发展产生的巨大的作用。只是到了帝政后期因卡拉卡拉的滥发公民权,关闭了社会阶层的流通通道,让这一权利形同虚设而失去了原有作用。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即使当时相距千里,尚无沟通,却在社会发展这个无形大手的掌控下,做出一致的选择。
不论中国还是罗马,都采用颁赐金钱、赋予政治权利的方式鼓励民众进入政府所期望的领域。虽然看上去有些功利,却激活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给予底层优秀人才向上流动的空间,也对旧世族产生压力,若不努力也无法保有贵族的名号和生活。反观秦末,子承父业、职业固定,户籍管理严苛,人民被固定原的阶层,下层有识之士才智无法舒展,上层骄奢淫逸之辈却坐享其成,更容易产生社会冲突,积累不满,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阶层正常的向上流动,从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这些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颇有益处。我想这也许就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由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