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工业设计师。我们设计组一共9个人,4个人负责设计,5个人负责三维建模。我发现,我们有的人经验丰富,有的是新人,经常需要请教别人,每个人的特质也不一样,能力特点不一样,我们特别需要频繁的互相切磋与交流。但是问题来了:
1.新人显然问题会很多,会经常问老人,经常问,新人会欠下很多人情,老人可能也会烦,怎么办?
2.甲经常需要乙的帮助,但是乙经常需要丙的帮助,人情并不容易刚好还清。
3.我们每个人脑袋里的知识不一样,但是我们并不清楚有什么知识,如何互相学习,并不容易。
4.我们偶尔有一些个人知识分享会,很有用,但是大家积极性并不高。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知识分享交流的问题。
在学习薛老师课程的过程中,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可否用经济学思维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呢? 把知识像物品一样交换,让我们的知识互相交换。
于是我和领导讨论,创立了协作货币,买了德州扑克的筹码做知识货币,草拟了《可交易标的》,开了发布会。然后进入了知识货币化的新纪元。
我们有了很多玩法:
1. 我们请教问题的时候,可以打赏,
2.有人做知识分享的时候,我们打赏,
3.几个人向某个资深设计师众筹一个知识点,
4.做一个设计模板,分发给大家求打赏。
等等正在
总之,现在的知识交流频率更高了,知识交流更有趣了,解决了人情交换的双重偶然性,个人对团队的贡献也容易量化了。
我们后续又开发了《干货市场excel》用于记录每个人现有知识,像市场一样展示与交易;开发了《交易记录总账本》,《个人知识贡献量统计表》等,我们还在继续摸索改进,用经济学思维持续改进团队协作。
把经济学应用到团队知识协作,这是进一步扩展经济学的应用边界,特地告诉薛老师,让老师也开心一下。